|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21页 |
| ·研究的提出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 ·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理论的研究 | 第9-10页 |
| ·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 | 第10-12页 |
| ·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 | 第12-14页 |
| ·中美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比较研究 | 第14-15页 |
|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5页 |
| ·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 ·城市社区教育 | 第16-17页 |
| ·社区教育工作者 | 第17-21页 |
| 第2章 中美城市社区教育发展概况 | 第21-29页 |
| ·美国城市社区教育发展史概述 | 第21-23页 |
| ·萌芽时期 | 第21页 |
| ·产生时期 | 第21-22页 |
| ·自觉发展时期 | 第22-23页 |
| ·美国城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现状概述 | 第23-25页 |
| ·中国城市社区教育发展史概述 | 第25-28页 |
| ·萌芽时期 | 第25页 |
| ·再兴起时期 | 第25-26页 |
| ·探索实验时期 | 第26-28页 |
| ·中国城市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现状概述 | 第28-29页 |
| 第3章 中美城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描述 | 第29-41页 |
| ·美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个案分析 | 第29-35页 |
|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麦克林南社区学院 | 第29-33页 |
| ·美国皮尔庞特社区技术学院(Pierpont Community Technical College,PCTC) | 第33-35页 |
| ·中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个案分析 | 第35-41页 |
|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学校 | 第35-38页 |
| ·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 | 第38-41页 |
| 第4章 中美城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比较 | 第41-50页 |
| ·中美城市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比较内容 | 第41-46页 |
| ·专业知识技能比较 | 第41-42页 |
| ·专业组织机构比较 | 第42-43页 |
| ·职业资格比较 | 第43-44页 |
| ·职前教育比较 | 第44-45页 |
| ·在职培训模式比较 | 第45-46页 |
| ·影响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 ·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 第46-47页 |
| ·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 | 第47-48页 |
|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激励制度 | 第48-50页 |
| 第5章 对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的反思和建议 | 第50-61页 |
| ·对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反思 | 第50-52页 |
| ·专业职责定位模糊 | 第50页 |
| ·专业知识技能薄弱 | 第50-51页 |
| ·专业地位身份不明 | 第51页 |
| ·专业教育培训不足 | 第51-52页 |
| ·对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 第52-61页 |
| ·宏观层面:建章立制,提高准入标准 | 第52-54页 |
| ·中观层面: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大职前职后培训力度 | 第54-57页 |
| ·微观层面: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认同感 | 第57-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A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 | 第67-69页 |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