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2“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第16-21页
    2.1“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缘起第16页
    2.2“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第16页
    2.3“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第16-17页
        2.3.1 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第17页
        2.3.2 反省思维理论第17页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页
    2.4“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2.5“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第18-21页
3 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第21-24页
    3.1 教材含有丰富的“思维型”课堂教学素材第21-23页
    3.2 学生思维发展逐渐成熟第23-24页
4 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第24-31页
    4.1 调查对象与目的第24页
        4.1.1 调查对象第24页
        4.1.2 调查目的第24页
    4.2 问卷设计思路第24-25页
        4.2.1 教师问卷设计思路第24页
        4.2.2 学生问卷设计思路第24-25页
    4.3 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4.3.1 教师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意识第25页
        4.3.2 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现状第25-26页
        4.3.3 教师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能力第26页
        4.3.4 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实施困难第26-27页
    4.4 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4.4.1 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力第27-28页
        4.4.2 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第28页
        4.4.3 学生的思维监控能力第28-29页
        4.4.4 学生的应用迁移能力第29页
        4.4.5 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第29页
    4.5 调查结论第29-31页
5 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第31-40页
    5.1 实验假设第31页
    5.2 实验内容第31页
    5.3 实验对象第31页
    5.4 实验设计及过程第31-32页
        5.4.1 实验设计第31页
        5.4.2 实验过程第31-32页
    5.5 案例展示第32-36页
    5.6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6-38页
        5.6.1 学生地理成绩分析第36-38页
        5.6.2 课堂提问情况分析第38页
    5.7 实验结论第38-40页
6 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40-46页
    6.1 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6.1.1 教师缺乏“思维型”课堂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第40页
        6.1.2 教师缺乏“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第40-41页
        6.1.3 学生对课堂提问缺乏积极性第41页
        6.1.4 课堂时间有限第41页
        6.1.5 课堂秩序难以把控第41-42页
    6.2 高中地理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建议第42-46页
        6.2.1 普及地理教师有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第42页
        6.2.2 加强地理教师“思维型”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第42-43页
        6.2.3 强调“思维型”课堂教学多元性评价体系第43页
        6.2.4 建立“思维型”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43-44页
        6.2.5 建设开放的地理课程第44-45页
        6.2.6 优化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第45-46页
7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7.1 研究的结论第46-47页
    7.2 研究的不足第47页
    7.3 研究的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外贸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