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0-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的理论探讨 | 第13-18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3-14页 |
2.1.1 同伴 | 第13页 |
2.1.2 同伴互助学习 | 第13-14页 |
2.2 同伴互助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页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4-15页 |
2.2.3 群体动力理论 | 第15-16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6-18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6-17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7-18页 |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的调查研究 | 第18-22页 |
3.1 调查的整体设计 | 第18页 |
3.2 调查的实施以及对调查数据的处理 | 第18-21页 |
3.3 调查研究的结果及启示 | 第21-22页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的设计和实践 | 第22-39页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的实施原则 | 第22-23页 |
4.1.1 目标性原则 | 第22页 |
4.1.2 互助性原则 | 第22页 |
4.1.3 实践性原则 | 第22-23页 |
4.2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的路径和方法 | 第23-24页 |
4.3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的初步实践和效果分析 | 第24-28页 |
4.3.1 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的初步实践 | 第24页 |
4.3.2 实践效果分析 | 第24-28页 |
4.4 案例剖析 | 第28-39页 |
4.4.1 曲线运动 | 第28-34页 |
4.4.2 楞次定律 | 第34-39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反思 | 第39-4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5.2 反思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