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人际交往障碍 | 第11-15页 |
2.1.1 人际交往的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页 |
2.1.3 高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2.1.4 高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产生原因 | 第13-15页 |
2.1.5 高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解决途径 | 第15页 |
2.2 心理情景剧 | 第15-21页 |
2.2.1 心理情景剧的概念与构成 | 第15-17页 |
2.2.2 心理情景剧的主要技术 | 第17-19页 |
2.2.3 心理情景剧的实施过程 | 第19-20页 |
2.2.4 心理情景剧与人际关系障碍 | 第20-21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1-27页 |
3.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3.2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3.2.3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3.4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3.5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3.6 实验方案 | 第23-27页 |
3.6.1 高中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调查 | 第23-24页 |
3.6.2 心理剧的开展计划 | 第24页 |
3.6.3 心理情景剧的主题设定 | 第24页 |
3.6.4 心理情景剧的主题框架 | 第24-26页 |
3.6.5 心理情景剧剧本的选取 | 第26-27页 |
4 研究过程 | 第27-35页 |
4.1 心理情景剧的准备阶段 | 第27页 |
4.1.1 调查问卷的准备 | 第27页 |
4.1.2 心理剧组员的选择 | 第27页 |
4.1.3 心理情景剧的方案设计 | 第27页 |
4.2 心理情景剧的热身阶段 | 第27-29页 |
4.3 心理情景剧的治疗阶段 | 第29-34页 |
4.3.1 主题:拒绝恐惧 | 第29-31页 |
4.3.2 主题:抛弃自卑 | 第31-32页 |
4.3.3 主题:不再嫉妒 | 第32-33页 |
4.3.4 主题:关心他人 | 第33-34页 |
4.4 心理情景剧的结束阶段 | 第34-35页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5.1 量表结果 | 第35-37页 |
5.2 访谈和反馈结果 | 第37-38页 |
6 分析与讨论 | 第38-40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38页 |
6.2 通过心理剧改善高中生中人际交往障碍的意义 | 第38-40页 |
6.2.1 促进学生沟通,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 第38页 |
6.2.2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心理问题,获得心灵成长 | 第38页 |
6.2.3 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心理参照体系,促进自我察觉 | 第38-39页 |
6.2.4 完善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第39-40页 |
7 研究总结 | 第40-4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7.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0页 |
7.3 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