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9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9-10页 |
第一章 电影《皮囊之下》与作曲家 | 第10-12页 |
第一节 《皮囊之下》与其音乐 | 第10页 |
第二节 作曲家Mica Levi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皮囊之下》电影音乐的声音素材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来自自然音响的声音 | 第12-17页 |
第二节 来自乐器的声音与电子合成音色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对具体波形的处理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皮囊之下》电影音乐中的后现代特征 | 第22-31页 |
第一节 多元化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媒体化(数字化)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噪音元素的运用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声音与画面结合中的后现代特征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电影的蒙太奇与音乐的蒙太奇的相互交融体现 | 第31-34页 |
第二节 电影中三重声音元素与画面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 | 第34-38页 |
结语 | 第38-44页 |
第一节 电影音乐中后现代思维方式的体现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电影音乐中并存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互关系和影响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在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影响之下,电影音乐的发展趋势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