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9-22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1-19页
        (一) 研究现状第12-18页
        (二) 问题与展望第18-19页
    三、研究设想第19-22页
        (一) 研究目标第19-20页
        (二) 研究思路第20页
        (三) 研究方法第20页
        (四) 创新之处第20-22页
第一章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概述第22-36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22-24页
        一、“翻转课堂”的涵义第22-23页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涵义第23-24页
    第二节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特征第24-28页
        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24-25页
        二、学习时空的延展性第25页
        三、微课资源的系统性第25-26页
        四、学生思维的多元性第26-27页
        五、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第27-28页
    第三节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意义第28-32页
        一、有利于古诗词教学活动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第28-29页
        二、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的水平第29-30页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第30-31页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第31-32页
    第四节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理论基础第32-36页
        一、埃里克·马祖尔同伴教学理论第32-33页
        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第33页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33-34页
        四、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第34页
        五、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第34-36页
第二章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设计第36-51页
    第一节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课前设计第36-41页
        一、课前微课设计第36-39页
        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第39-41页
    第二节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课堂设计第41-48页
        一、目标设计第41-42页
        二、程序设计第42-44页
        三、方法设计第44-46页
        四、评价设计第46-48页
    第三节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课后设计第48-51页
        一、课后拓展设计第48-49页
        二、课后反思设计第49-51页
第三章 “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第51-64页
    第一节 加深对“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思想认识第51-53页
        一、了解“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定位第51-52页
        二、明确“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目的第52-53页
    第二节 更新“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中师生的角色观念第53-58页
        一、教师角色:由“传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研究者”第53-56页
        二、学生角色:由“聆听者”转变为“参与者”和“思辨者”第56-58页
    第三节 提升“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中师生的参与水平第58-61页
        一、提高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水平第59页
        二、丰富学生语文课外学习经验第59-60页
        三、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文化认同第60-61页
    第四节 做好“翻转课堂”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选择第61-64页
        一、微课使用的选择第61页
        二、网络资源的选择第61-62页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第62-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行政职能转型分析--基于行政改革视域
下一篇: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决策影响因素及政府引导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