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中国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5-45页 |
一、论题的缘起 | 第15-23页 |
(一) 现实的思考:快速发展的中国与体面劳动赤字 | 第15-19页 |
(二) 理论的触动:体面劳动的理念与未来中国发展 | 第19-21页 |
(三) 意义的追问:幸福生活的向往与人的劳动体面 | 第21-23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23-25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5-37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3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三) 未来研究空间及展望 | 第36-37页 |
四、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 第37-4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38页 |
(二) 逻辑结构 | 第38-42页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42-43页 |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42页 |
(二)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 第42-43页 |
(三)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 | 第43页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43-45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43-44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第一章 概念辨析与问题所在 | 第45-58页 |
第一节 何为体面劳动 | 第45-49页 |
一、体面劳动的概念提出 | 第45-46页 |
二、体面劳动的科学内涵 | 第46-47页 |
三、体面劳动的核心意蕴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体面劳动的现实悖论 | 第49-58页 |
一、劳动成果的高尚 | 第49-51页 |
二、劳动者地位的卑微 | 第51-54页 |
三、悖论存在的实质分析 | 第54-58页 |
第二章 体面劳动的理论溯源 | 第58-74页 |
第一节 经济学的体面劳动所指 | 第58-65页 |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 第58-63页 |
二、现代经济学:劳动是财富创造的要素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社会学的体面劳动含义 | 第65-69页 |
一、中世纪神学家:劳动是上帝的旨意 | 第66-67页 |
二、马克斯·韦伯:劳动是人的美德和义务 | 第67-69页 |
第三节 哲学的体面劳动内蕴 | 第69-74页 |
一、古希腊:劳动提供生活必需品 | 第69-70页 |
二、黑格尔:劳动是人自我确证的本质 | 第70-72页 |
三、马克思:劳动是人类自由之源 | 第72-74页 |
第三章 体面劳动的马克思思想意涵 | 第74-10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体面劳动思想的文本源出 | 第74-84页 |
一、萌芽:对"体面的行动"意蕴的原初阐发 | 第74-76页 |
二、形成:对"异化劳动"不体面本质的揭示 | 第76-80页 |
三、发展:对"过度劳动"不体面状态的批判 | 第80-84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体面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涵 | 第84-94页 |
一、尊重劳动是体面劳动的本质所在 | 第84-86页 |
二、保障权益是体面劳动的基本要求 | 第86-92页 |
三、消解异化是体面劳动的根本途径 | 第92-94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体面劳动思想的理论特质 | 第94-100页 |
一、在批判中诠释并丰富发展 | 第94-96页 |
二、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 第96-97页 |
三、思想的生成融合着人的情怀 | 第97-100页 |
第四章 体面劳动在当代西方的质疑及回应 | 第100-115页 |
第一节 "魔幻世界"造成人劳动的不体面 | 第100-104页 |
一、卢卡奇对工业社会"物化现象"的揭露 | 第100-102页 |
二、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全面异化"的批判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虚假意识"助长人劳动的不体面 | 第104-109页 |
一、马尔库塞对丰裕社会"精神痛苦"的呐喊 | 第104-107页 |
二、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合法统治"的祛魅 | 第107-109页 |
第三节 现代社会劳动不体面的"病理诊断" | 第109-115页 |
一、异化已成为"常态" | 第109-112页 |
二、消费异化是"集合点"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当代中国体面劳动的现实透视 | 第115-139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体面劳动取得的成就 | 第115-121页 |
一、"翻身做主人"让人劳动体面 | 第115-118页 |
二、"丰衣足食"带给人劳动体面 | 第118-120页 |
三、"共享发展"使人劳动更体面 | 第120-121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体面劳动面临的挑战 | 第121-131页 |
一、劳动"失尊":"观念"影响着劳动 | 第121-124页 |
二、劳动"失权":"资本"统治着劳动 | 第124-128页 |
三、劳动"失本":"消费"支配着劳动 | 第128-131页 |
第三节 当代中国体面劳动的牵绊因素 | 第131-139页 |
一、观念更新引发了价值观的多元碰撞 | 第131-133页 |
二、全球化扩张增强了资本的霸权地位 | 第133-136页 |
三、消费主义造成了人的自我认同迷失 | 第136-139页 |
第六章 当代中国体面劳动的未来路向 | 第139-167页 |
第一节 弘扬劳动精神是体面劳动的思想基础 | 第139-146页 |
一、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第139-141页 |
二、尊重劳动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 第141-144页 |
三、辛勤劳动是当代中国的时代底色 | 第144-146页 |
第二节 建立劳动产权是体面劳动的制度保障 | 第146-157页 |
一、劳动产权是劳动者的"天然权利" | 第147-150页 |
二、劳动产权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 | 第150-154页 |
三、劳动产权的实现具有现实可能性 | 第154-157页 |
第三节 重构劳动认同是体面劳动的价值指领 | 第157-167页 |
一、劳动认同是对"自我存在"的确证 | 第157-159页 |
二、劳动认同是纾解"消费主义"的途径 | 第159-162页 |
三、劳动认同需要捍卫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 第162-167页 |
结语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0页 |
后记 | 第180-18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