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服务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第8-17页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8-9页
        1.1.1 课题来源第8页
        1.1.2 研究目的第8页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解决问题第14-15页
        1.3.1 课题研究的目标第14页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构第14-15页
        1.3.3 课题拟解决的问题第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实证研究法第15页
        1.4.2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4.3 调查问卷法第15-16页
    1.5 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上海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服务作用的概述第17-26页
    2.1 现代市场中的政府角色第17-18页
        2.1.1 政府职能的概述第17页
        2.1.2 建设服务型的政府第17-18页
    2.2 转型时期政府实现服务职能的途径第18-21页
        2.2.1 建立有效机制第19-20页
        2.2.2 提供公共物品第20页
        2.2.3 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第20-21页
        2.2.4 完善服务手段第21页
    2.3 固定资产投资概述第21-23页
        2.3.1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第21-22页
        2.3.2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第22-23页
    2.4 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经济的表现形式第23-26页
        2.4.1 促进经济增长第23-24页
        2.4.2 平抑经济波动第24-25页
        2.4.3 引导结构调整第25-26页
第3章 上海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作用的现状第26-41页
    3.1 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况第26-27页
        3.1.1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的半壁江山第26-27页
        3.1.2 工业投资后劲不足第27页
        3.1.3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势头良好第27页
    3.2 上海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第27-33页
        3.2.1 确保投资总量稳定增长第27-28页
        3.2.2 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第28-29页
        3.2.3 制定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第29-30页
        3.2.4 加大产业引导和园区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第30-31页
        3.2.5 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第31页
        3.2.6 增强投资主体活力,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化第31页
        3.2.7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第31-33页
    3.3 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转型第33-35页
        3.3.1 保证上海经济稳定增长第33-34页
        3.3.2 完成经济结构转型的有效途径第34-35页
    3.4 政府服务作用的不足之处第35-41页
        3.4.1 政府失灵现象第35页
        3.4.2 行政干预第35-37页
        3.4.3 投资配套服务不健全第37-39页
        3.4.4 市场准入壁垒第39-41页
第4章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的服务作用第41-48页
    4.1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中公共投资的力度第41-44页
        4.1.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41-42页
        4.1.2 加大民生行业的投入第42-43页
        4.1.3 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第43页
        4.1.4 重视环境治理的投资第43-44页
    4.2 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固定资产投资环境第44-48页
        4.2.1 制定和执行投资政策第44-46页
        4.2.2 完善投资服务措施第46-47页
        4.2.3 健全投资项目机制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易费用和破产终端值影响下最优分红和风险控制策略
下一篇:体面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中国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