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至于”式话题句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22页
        1.2.1 话题及话题标记相关研究第15-19页
        1.2.2 虚词“至于”相关研究第19-20页
        1.2.3 与三个平面理论相关的研究第20-21页
        1.2.4 对外汉语话题句教学相关研究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2-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2章 “至于”的语法化考察及话题性质界定第25-33页
    2.1 “至于”的语法化第25-30页
        2.1.1 关于“至”和“于”第25-26页
        2.1.2 “至”、“于”连用第26-28页
        2.1.3 “至于”的词汇化第28-29页
        2.1.4 “至于”的虚化第29-30页
    2.2 “至于”的词性第30-31页
    2.3 “至于”作为话题标记的确认第31-33页
第3章 “至于”式话题句的句法结构考察第33-42页
    3.1 “至于”式话题句的句型类别第33-35页
        3.1.1 至于T,(S)C型第33页
        3.1.2 至于TSC型第33-34页
        3.1.3 至于TC型第34-35页
    3.2 “至于”式话题句的结构第35-42页
        3.2.1 话题部分第35-38页
        3.2.2 述题部分第38-39页
        3.2.3 其他成分第39-42页
第4章 “至于”式话题句的语义考察第42-52页
    4.1 “至于”式话题句语义关系类型第42-44页
        4.1.1 论元共指性话题第42-43页
        4.1.2 语域式话题第43-44页
    4.2 “至于”式话题句的语义指向分析第44-46页
        4.2.1 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第45页
        4.2.2 受动关系第45页
        4.2.3 限定关系第45-46页
    4.3 句内语义特征第46-49页
        4.3.1 话题和述题中词语的关系第47-48页
        4.3.2 话题同整个述题的关系第48-49页
    4.4 句间语义关系第49-52页
        4.4.1 转折关系第49-50页
        4.4.2 递进关系第50页
        4.4.3 并列关系第50-51页
        4.4.4 补充关系第51-52页
第5章 “至于”式话题句的语用分析第52-70页
    5.1 “至于”式话题句的作用第52-62页
        5.1.1 转换话题作用第52-56页
        5.1.2 提示作用第56-58页
        5.1.3 关联作用第58-59页
        5.1.4 对比作用第59-62页
    5.2 “至于”式话题句的交际功能第62-66页
        5.2.1 主题功能第62-63页
        5.2.2 赋值功能第63-65页
        5.2.3 表述功能第65-66页
    5.3 “至于”式话题句的篇章衔接功能第66-70页
        5.3.1 回指衔接第66-69页
        5.3.2 预指衔接第69-70页
第6章 “至于”式话题句的相关教学思考第70-94页
    6.1 留学生“至于”式话题句掌握情况分析第70-79页
        6.1.1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分析第70-73页
        6.1.2 中级汉语水平学生“至于”式话题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第73-79页
        6.1.3 影响学生使用“至于”式话题句的因素分析第79页
    6.2 “至于”式话题句作为教学内容的分析第79-81页
        6.2.1 句法上涵盖的内容第80页
        6.2.2 语义上涵盖的内容第80-81页
        6.2.3 语用上涵盖的内容第81页
    6.3 “至于”式话题句的相关教学建议第81-85页
        6.3.1 对学生的建议第81-82页
        6.3.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第82-83页
        6.3.3 对教师的建议第83-85页
    6.4 中级汉语水平学生“至于”式话题句的教学设计第85-94页
        6.4.1 教学设计的原则第85页
        6.4.2 教学对象说明第85-86页
        6.4.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说明第86页
        6.4.4 教学目标分析第86-87页
        6.4.5 课堂教学设计示例第87-94页
结语第94-96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1页
附件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精焊机组预开卷机的开发研究
下一篇:澳大利亚居住建筑应对气候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