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油茶资源简介 | 第13-14页 |
·氧化与抗氧化 | 第14-15页 |
·蛋白功能特性 | 第15-16页 |
·抗氧化肽 | 第16-18页 |
·生物活性多糖 | 第18-20页 |
·立题依据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1页 |
·油茶粕蛋白(SCP)与粗多糖(COP-c)同时提取优化 | 第21-22页 |
·蛋白超滤组分的制备 | 第22页 |
·基本化学成分测定 | 第22页 |
·蛋白内源荧光光谱扫描 | 第22页 |
·油茶粕蛋白酶解物(SCPH)的制备 | 第22-23页 |
·蛋白酶解物的制备 | 第22-23页 |
·水解度(DH)的测定 | 第23页 |
·氨基酸组分测定 | 第23页 |
·排阻色谱(SEC)分析 | 第23页 |
·蛋白功能特性测定 | 第23-25页 |
·持水性与持油性 | 第23-24页 |
·蛋白溶解度测定 | 第24页 |
·蛋白起泡性能测定 | 第24页 |
·蛋白乳化性能测定 | 第24-25页 |
·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25页 |
·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25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25-26页 |
·总还原力 | 第26页 |
·铁离子螯合能力 | 第26页 |
·铜离子螯合能力 | 第26页 |
·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细胞培养 | 第26页 |
·抗癌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多糖超滤组分的制备 | 第27页 |
·多糖红外光谱扫描 | 第27页 |
·单糖组分GC-MS分析 | 第27-28页 |
·统计与分析 | 第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3页 |
·SCP与COP-c的同时提取 | 第28-29页 |
·SCP及其超滤组分基本化学组成 | 第29-30页 |
·SCP及其超滤组分光谱特征 | 第30-31页 |
·内源荧光光谱 | 第30页 |
·紫外光谱 | 第30-31页 |
·SCP及其超滤组分的功能特性 | 第31-34页 |
·持水性与持油性 | 第31页 |
·pH和温度对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pH和温度对蛋白FC与FS的影响 | 第32-33页 |
·pH和温度对蛋白EAI与ESI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蛋白酶水解SCP制备SCPH | 第34-38页 |
·蛋白水解曲线 | 第34-35页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35-36页 |
·SEC分析 | 第36-38页 |
·不同蛋白酶制备的SCPH功能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蛋白溶解性分析 | 第38页 |
·起泡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乳化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蛋白酶制备的SCPH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40-42页 |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 | 第40页 |
·总还原力分析 | 第40-41页 |
·金属螫合活性分析 | 第41-42页 |
·碱性蛋白酶水解SCP制备不同DH的SCPH | 第42-43页 |
·蛋白水解曲线 | 第42页 |
·水解时间对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DH对SCPH功能特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蛋白溶解性 | 第43-44页 |
·蛋白起泡性能分析 | 第44页 |
·蛋白乳化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不同DH对SCPH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 | 第45-46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活性分析 | 第46页 |
·总还原力 | 第46页 |
·金属螫合活性分析 | 第46-48页 |
·1 SCPH氨基酸组成与分子量分布 | 第48-49页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8页 |
·SEC分析 | 第48-49页 |
·油茶粕多糖及其超滤组分的生物活性及结构表征 | 第49-53页 |
·化学组成 | 第49-50页 |
·红外光谱特征 | 第50页 |
·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50-51页 |
·金属螯合活性分析 | 第51-52页 |
·抗癌活性分析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蛋白功能特性 | 第53-54页 |
·酶法改善蛋白功能特性 | 第54-55页 |
·蛋白水解物的生物活性 | 第55页 |
·生物活性多糖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