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文学与地域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主要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汉中地域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结构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汉中地域社会特征 | 第14-16页 |
一、汉中地域情况概要 | 第14页 |
二、汉中地域形成发展过程 | 第14-15页 |
三、基本社会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汉中地域社会结构 | 第16-20页 |
一、器物层面 | 第16-17页 |
二、制度层面 | 第17-18页 |
三、观念层面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汉中本土作家描写当地生活作品的社会影响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汉中地域中的文学活动 | 第20-24页 |
一、汉中地域中的文学活动结构 | 第20-23页 |
二、汉中地域文学活动兴起的社会原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汉中地域本土作家创作的基本特征 | 第24-28页 |
一、家乡山水中的精神超越 | 第24-25页 |
二、家乡历史中的社会责任 | 第25-26页 |
三、家乡转型中的人生忧患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汉中地域本土作家创作的社会影响 | 第28-32页 |
一、影响汉中读者的审美态度 | 第28-29页 |
二、推动了汉中社会文化发展 | 第29-30页 |
三、汉中文学对社会语言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外地作家反映汉中生活作品的社会影响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外地作家描写汉中生活的作品概况 | 第32-35页 |
一、外地作家描写汉中社会生活作品的思想特征 | 第32-34页 |
二、外地作家描写汉中社会生活作品的艺术特征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外地作家描写汉中生活的原因和动机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外地作家描写汉中作品的社会影响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汉中文学的读者群体分析 | 第40-48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读者群体情况 | 第40-43页 |
第二节 访谈调查读者群体情况 | 第43-48页 |
第五章 地域文学与地域社会互动的规律 | 第48-54页 |
第一节 汉中文学有着鲜明的地域社会特点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汉中地域文学与汉中地域社会相辅相成 | 第49-51页 |
第三节 汉中地域文学的变化与汉中地域社会转型发展紧密关联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