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刘震云小说研究概述 | 第8-10页 |
二、互文性的缘起与流变及其对刘震云小说研究的可操作性 | 第10-13页 |
三、研究范围、意义和方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刘震云小说互文性的呈现方式 | 第16-30页 |
第一节 与历史传统的互文 | 第16-21页 |
一、消解历史:《故乡天下黄花》 | 第16-18页 |
二、戏弄古人:《故乡相处流传》 | 第18-19页 |
三、“吃人”传统:《温故一九四二》 | 第19-21页 |
第二节 与现实社会的互文 | 第21-30页 |
一、对乡土叙事的坚守 | 第21-23页 |
二、对当下城市生活的观照 | 第23-25页 |
三、对西方社会文化的关注与借鉴 | 第25-30页 |
第二章 刘震云小说的互文性手法和特征 | 第30-47页 |
第一节 刘震云小说的互文性手法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刘震云小说的互文性特征 | 第34-47页 |
一、文本内互文 | 第34-40页 |
二、与本国文本的互文 | 第40-42页 |
三、与外国文本的互文 | 第42-47页 |
第三章 刘震云小说互文性承载的思想内涵 | 第47-57页 |
第一节 借互文之术造解构之景 | 第47-51页 |
第二节 借解构之景造本土之文 | 第51-54页 |
第三节 借本土之文寻生命之路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刘震云小说互文性的意义和价值 | 第57-63页 |
第一节 引发作者的身份认同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对本土资源的激活与弘扬 | 第59-61页 |
第三节 与世界文学的同声合唱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