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国内外衔接教育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研究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构思与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2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教学衔接 | 第17页 |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 第17-18页 |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元认知理论 | 第18-20页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1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基本原则 | 第22-24页 |
·重课程标准原则 | 第22页 |
·循序渐进性原则 | 第22-23页 |
·重元认知能力培养原则 | 第23-24页 |
3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对比分析 | 第24-36页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分析 | 第24-29页 |
·初高中物理课程性质和价值 | 第24页 |
·初高中物理课程理念 | 第24-26页 |
·初高中物理课程目标 | 第26-27页 |
·初高中物理内容标准 | 第27-29页 |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分析 | 第29-36页 |
·初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和内容特点差异 | 第29-32页 |
·初高中物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安排 | 第32-34页 |
·初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 | 第34页 |
·初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 第34-36页 |
4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分析 | 第36-51页 |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 | 第36-44页 |
·学习心理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学习方法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学习衔接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物理中数学工具应用及家庭学校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高一学生物理元认知水平调查 | 第44-46页 |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5页 |
·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初高中物理教师基本情况和衔接意识调查 | 第46-51页 |
·初高中物理教师衔接教学现状调查 | 第47-49页 |
·初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9-51页 |
5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探究 | 第51-59页 |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衔接策略 | 第51-53页 |
·初高中均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衔接策略 | 第51-52页 |
·高中新增知识点的教学策略 | 第52-53页 |
·针对学生的衔接策略 | 第53-57页 |
·实现学生心理过渡衔接 | 第53-54页 |
·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 第54-55页 |
·培养物理元认知能力 | 第55-57页 |
·针对教师的衔接策略 | 第57-59页 |
·全面了解初高中物理教与学的情况 | 第57页 |
·全面了解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 第57-58页 |
·研究教学方法推进思维转变 | 第58-59页 |
6.案例设计——以导学案的使用为例 | 第59-67页 |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 第59-62页 |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 第62-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附录 1 | 第72-74页 |
附录 2 | 第74-76页 |
附录 3 | 第76-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