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论 | 第9-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宏-微-符”思维的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3-27页 |
·研究基本思路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研究工具与信度 | 第24-26页 |
·资料处理 | 第26-27页 |
4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宏观-微观-符号”思维内容分析 | 第27-49页 |
·“人教版”“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内容选择分析 | 第27-28页 |
·“人教版”“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特征分析 | 第28-44页 |
·“人教版”“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类型统计 | 第44-49页 |
5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宏观-微观-符号”思维内容分析 | 第49-69页 |
·“鲁教版”“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内容选择分析 | 第49-50页 |
·“鲁教版”“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特征分析 | 第50-64页 |
·“鲁教版”“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类型统计 | 第64-69页 |
6 两个版本初中化学教科书“宏观-微观-符号”思维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69-73页 |
·两个版本“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内容选择比较 | 第69页 |
·两个版本相关内容在相应教科书的分布比较 | 第69页 |
·两个版本各单元“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类型比较 | 第69-70页 |
·两个版本各单元“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类型的水平比较 | 第70页 |
·两个版本“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类型总数比较 | 第70-71页 |
·两个版本“宏观-微观-符号”思维类型的水平总数比较 | 第71-73页 |
7 结论与反思 | 第73-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反思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