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页 |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 | 第10-11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介 | 第11-14页 |
·EPS 简介 | 第11-13页 |
·EPS 的性能及特点 | 第13-14页 |
·EPS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对比分析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EPS 台架试验的相关标准及评价指标 | 第17-23页 |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适用范围 | 第17页 |
·引用标准 | 第17页 |
·术语和定义 | 第17-18页 |
·技术要求 | 第18页 |
·EPS 转向性能客观评价 | 第18-20页 |
·EPS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功能试验 | 第20页 |
·输入输出特性试验 | 第20-22页 |
·助力电流特性试验 | 第22页 |
·回正特性试验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EPS 台架试验 | 第23-34页 |
·EPS 试验台简介 | 第23-26页 |
·EPS 试验台的结构 | 第23-24页 |
·EPS 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EPS 台架试验的内容 | 第25-26页 |
·台架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26-33页 |
·功能试验 | 第26页 |
·输入输出特性试验 | 第26-27页 |
·助力电流特性试验 | 第27-30页 |
·回正特性试验 | 第30-31页 |
·故障诊断功能试验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34-56页 |
·EPS 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4-39页 |
·转向盘模型 | 第34页 |
·转矩传感器模型 | 第34-35页 |
·助力电机模型 | 第35-36页 |
·齿轮齿条模型 | 第36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 第38-39页 |
·AMESIM 软件介绍 | 第39-44页 |
·AMESim 软件简介 | 第39-40页 |
·AMESim 的基本特征 | 第40-43页 |
·AMESim 的主要优点及使用方法 | 第43-44页 |
·MATLAB/SIMULINK 软件介绍 | 第44页 |
·AMESIM 与 MATLAB/SIMULINK 联合仿真设置 | 第44-47页 |
·联合仿真接口设置 | 第44-46页 |
·联合仿真方法 | 第46页 |
·联合仿真注意事项 | 第46-47页 |
·系统的 AMESIM 模型 | 第47-51页 |
·AMESim 模型 | 第47-48页 |
·系统的关键部件模型 | 第48-51页 |
·系统的 SIMULINK 模型 | 第51-55页 |
·创建 S 函数模块 | 第51-52页 |
·助力控制 | 第52-53页 |
·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 | 第53-54页 |
·系统的控制模型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6-66页 |
·仿真设置 | 第56-58页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6页 |
·PID 参数调节 | 第56-5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65页 |
·稳定性与瞬态响应试验 | 第58页 |
·功能试验 | 第58-60页 |
·输入输出特性试验 | 第60-61页 |
·助力电流特性试验 | 第61-64页 |
·回正特性试验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