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确定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0页 |
| 第1章 《岳阳楼记》文本分析的研究综述 | 第10-22页 |
| ·写作背景 | 第10页 |
| ·写作目的 | 第10-13页 |
| ·规箴同窗挚友 | 第10-11页 |
| ·抒发人生抱负 | 第11-12页 |
| ·表明政治立场 | 第12-13页 |
| ·文本解读 | 第13-22页 |
| ·高超的艺术技巧 | 第13-17页 |
| ·深刻的思想境界 | 第17-18页 |
| ·写作思路:由景入情,明暗互换 | 第18-19页 |
| ·《岳阳楼记》的文体 | 第19-22页 |
| 第2章 教材中《岳阳楼记》的编撰情况分析 | 第22-29页 |
| ·《岳阳楼记》在六套教材中的编撰情况分析 | 第22-26页 |
| ·学习作者先忧后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 第22-23页 |
| ·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 第23页 |
| ·感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 第23-24页 |
| ·感受骈散结合的句式 | 第24页 |
| ·巩固、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 第24-25页 |
| ·感受用词之妙 | 第25-26页 |
| ·《岳阳楼记》在六套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比较与分析 | 第26-29页 |
| 第3章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综述 | 第29-35页 |
| ·《岳阳楼记》课例在艺术技巧方面的教学目标 | 第29-32页 |
|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 第29-30页 |
| ·写作手法 | 第30-31页 |
| ·修辞手法 | 第31页 |
| ·遣词造句 | 第31页 |
| ·文体特点 | 第31-32页 |
| ·《岳阳楼记》课例在主题思想方面的教学目标 | 第32-35页 |
| 结论 | 第35-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附录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