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精神生命发展的教育探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5页
 一、选题缘由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精神生命释义第15-19页
 一、生命之三维第15-16页
  (一) 自然生命第15页
  (二) 精神生命第15-16页
  (三) 社会生命第16页
 二、精神生命的本体内涵第16-19页
  (一) 理性精神第17页
  (二) 非理性精神第17-19页
第二章 精神生命与人的发展第19-25页
 一、精神生命价值的意义认知第19-21页
  (一) 从个体角度看,精神生命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第19-20页
  (二) 从“类”的角度看,精神生命的发展有助于类意识和类精神的形成第20-21页
 二、个体全面发展对精神生命的祈求第21-22页
  (一) 个体对自身的超越需要精神生命的支撑第21页
  (二) 个体对自由的追求需要精神生命的引领第21-22页
 三、时代发展对精神生命的呼唤第22-25页
  (一) 个人精神状态折射出时代特征第22-23页
  (二) 时代的精神风貌为民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第23-25页
第三章 当前教育中精神生命发展的问题审视第25-33页
 一、教育中精神生命发展的困境第25-28页
  (一) 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人们漠视精神生命第25-26页
  (二) 教育者忽视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注和引领第26-27页
  (三) 教育对象自我迷失第27-28页
 二、致因分析第28-31页
  (一) 宏观层面---教育评价有失偏颇第28-29页
  (二) 中观层面---学校环境流于表面第29-30页
  (三) 微观层面---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第30-31页
 三、精神生命的提升---教育人成为“人”的应然追求第31-33页
第四章 精神生命发展的应然性思考第33-37页
 一、精神生命发展的目标指向---涵养生命第33页
 二、精神生命发展的实践操作第33-37页
  (一) 教育者:知识型到生命型的转化第33-34页
  (二) 教育对象:增强体验、感悟第34-35页
  (三) 教育内容:赋予人文意蕴第35页
  (四) 教育环境:回归生活世界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后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现实选择
下一篇:成长电影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