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开挖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 第11-12页 |
·环境岩土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 第12-14页 |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4页 |
·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城市地铁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 第21-33页 |
·基坑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变形问题 | 第21-23页 |
·坑底土体隆起 | 第21页 |
·围护墙位移 | 第21-22页 |
·支护结构后地表沉降 | 第22页 |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 | 第22页 |
·基坑失稳 | 第22-23页 |
·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地表变形估算与预测 | 第23-26页 |
·佩克曲线法(Peck法) | 第23页 |
·稳定安全系数法 | 第23-24页 |
·时空效应法 | 第24-25页 |
·“日本道路工程规范”方法 | 第25-26页 |
·地层损失法 | 第26页 |
·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 | 第26-30页 |
·建筑物损伤的定义 | 第26-27页 |
·建筑物有关变形变量的定义 | 第27-28页 |
·建筑物损伤评估的经验方法 | 第28-29页 |
·建筑物损伤评价的结构工程方法 | 第29-30页 |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防治措施研究 | 第30-32页 |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模型 | 第30-31页 |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治理技术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33-40页 |
·有限元软件概述 | 第33-34页 |
·ANSYS有限元软件概述 | 第33页 |
·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概述 | 第33-34页 |
·有限元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34-37页 |
·本构模型 | 第37-38页 |
·FLAC3D的求解过程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工程实例现场监测分析 | 第40-66页 |
·工程概况 | 第40-46页 |
·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工程概况 | 第40-41页 |
·五一广场站工程概况 | 第41-42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2-44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4页 |
·场地类别及地基的地震效应 | 第44页 |
·工程影响范围内市政管线与既有建(构)筑物状况 | 第44-46页 |
·基坑施工工艺 | 第46-49页 |
·接力开挖法 | 第46-47页 |
·基坑开挖技术要点 | 第47页 |
·横撑支护 | 第47-49页 |
·现场监测分析 | 第49-57页 |
·监测目的 | 第49页 |
·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 | 第49-51页 |
·监控量测基本方法 | 第51-52页 |
·监测原理 | 第52-55页 |
·现场监测点为布置 | 第55-57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基坑背景 | 第57-58页 |
·监测数据分析 | 第58-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66-78页 |
·有限元建模 | 第66-69页 |
·模型的简化及模型尺寸选择 | 第66-67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67页 |
·模型物理参数的选取 | 第67-68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68页 |
·初始应力条件 | 第68-69页 |
·施工工况模拟过程 | 第69页 |
·基坑开挖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69-74页 |
·基坑开挖后应力的研究 | 第70-71页 |
·基坑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 第71-72页 |
·数值模拟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与现场监测的对比 | 第72-74页 |
·城市地铁开挖对既有建筑物影响的防治措施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