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8页 |
第一章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 第28-50页 |
第一节 理论准备:认识背景·伦理根基·方法基础 | 第28-36页 |
一、认识背景—真善密不可分的关系 | 第28-31页 |
二、伦理根基—人—自然与科学活动—建制 | 第31-34页 |
三、方法基础—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历史酝酿:外围史·内围史 | 第36-50页 |
一、外围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史 | 第36-42页 |
二、内围史—人的精神发展阶段史 | 第42-50页 |
第二章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质 | 第50-62页 |
第一节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外部表征 | 第50-53页 |
一、表征之一:依存—开放 | 第50-51页 |
二、表征之二:民主—平等 | 第51页 |
三、表征之三:创造—生成 | 第51-52页 |
四、表征之四:以人为本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部表征 | 第53-58页 |
一、教育中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 第53-56页 |
二、教育中人与教育文本关系的重构 | 第56-58页 |
第三节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关系的实质 | 第58-62页 |
第三章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现 | 第62-77页 |
第一节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际形相 | 第62-69页 |
一、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 | 第62-64页 |
二、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 | 第64-65页 |
三、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互动 | 第65-66页 |
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 | 第66-69页 |
第二节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现构想 | 第69-77页 |
一、尝试建立“科学—人文”教育联合体 | 第69-70页 |
二、“知识—教材”设计的生态化 | 第70-72页 |
三、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 | 第72-74页 |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第74-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本研究不足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