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动结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 动结式的非生成语法研究 | 第9页 |
2. 动结式的生成语法研究 | 第9-12页 |
第三节 文中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动结式的语法描写 | 第13-35页 |
第一节 动结式的句法描写 | 第13-23页 |
1. V 的种类 | 第13-16页 |
2. R 的种类 | 第16-19页 |
3. 动结式的论元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动结式的语义描写 | 第23-33页 |
1. 语义角色 | 第23-30页 |
2. 语义指向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动结式的语法分析 | 第35-64页 |
第一节 题元激发移位假设 | 第35-42页 |
1. 控制的移位理论 | 第35-38页 |
2. 功能范畴假设 | 第38-42页 |
3. 本节小结 | 第42页 |
第二节 补语的句法投射 | 第42-53页 |
1. 控制理论与动结式 | 第43-45页 |
2. 小句分析法与动结式 | 第45-49页 |
3. 我们的分析 | 第49-53页 |
4. 本节小结 | 第53页 |
第三节 理论优势 | 第53-63页 |
1. 可以解释动结式结果的语义指向 | 第53-55页 |
2. 可以解释补语论元的句法分布 | 第55-59页 |
3. 可以解释动结式的论元的动态性 | 第59-6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