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3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 《国文百八课》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 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22-28页 |
(一) 从工具理性到工具性——工具性与西方现代哲学的渊源 | 第22页 |
(二)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工具性的语言学基础 | 第22-25页 |
(三) 20世纪语文教育界对工具性的辩证和强调——工具性的教育学基础 | 第25-26页 |
(四) 听说读写——工具论四要素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四、材料分析 | 第28-46页 |
(一) 科学化的教材编排体例 | 第28-29页 |
(二) 对文学作品的处理 | 第29-38页 |
(三) 对应用文的处理 | 第38-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五、结论 | 第46-48页 |
(一) 语文学科性质要记牢——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独当其任 | 第46页 |
(二) 语文教材编排体例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 第46-47页 |
(三) 对文学作品和应用文的处理要顺应工具性要求 | 第47-48页 |
六、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