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1 近代婚恋观在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反映 | 第12-18页 |
·近代教育与新式婚恋观 | 第12-14页 |
·巴金《激流三部曲》里的私塾和新学堂 | 第13页 |
·夏目漱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群像 | 第13-14页 |
·传统家庭的瓦解和近代家庭的定义 | 第14-18页 |
·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婚恋观中“恋”的趋势 | 第15-17页 |
·《寒夜》与《明与暗》中的平等婚恋观 | 第17-18页 |
2 巴金与夏目漱石作品中婚恋主题的文化成因 | 第18-31页 |
·巴金小说中新式婚恋观特质 | 第18-22页 |
·巴金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婚恋选择 | 第18-20页 |
·巴金对新式婚恋生活的思索 | 第20-22页 |
·夏目漱石的“自我本位”理念与婚恋观 | 第22-31页 |
·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中的男性形象 | 第23-25页 |
·《心》中的先生与《虞美人草》中的甲野 | 第25-28页 |
·夏目漱石笔下的婚恋与金钱 | 第28-31页 |
3 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婚恋观变化所展现的女性社会变化 | 第31-40页 |
·“女学生”群体在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出现 | 第31-33页 |
·巴金的理想与现实中女性 | 第33-36页 |
·巴金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 第33-34页 |
·《激流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男性救赎 | 第34-36页 |
·夏目漱石眼中的“良妻贤母” | 第36-40页 |
·夏目漱石小说对良妻贤母的认同 | 第36-37页 |
·以自我为中心的“妖女” | 第37-40页 |
4 夏目漱石婚恋观的普遍性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