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序论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地位研究 | 第11-16页 |
| 第一节:《红楼梦》英译本的历史分期 | 第11-13页 |
| 第二节:《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的成书时间及其学术地位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译者身份研究 | 第16-22页 |
| 第一节:杰弗里笔下的父亲 | 第16-17页 |
| 第二节:邦索尔译介、创作作品 | 第17-22页 |
| 一、邦索尔的译介作品:《战国策》英译本 | 第18页 |
| 二、邦索尔的原创作品:《儒教与道教》 | 第18-22页 |
| 第三章 :《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文本特征 | 第22-48页 |
| 第一节:《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的底本选择与文献参考 | 第22-40页 |
| 一、“译者前言”:邦索尔对底本选择、文献参考等问题的自述 | 第23-24页 |
| 二、《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的文献参考问题 | 第24-33页 |
| 1、翟理斯与理雅各:准绳和圭臬 | 第25-30页 |
| 2、《红楼梦探源》与其他《红楼梦》英译本:解惑与阐释 | 第30-33页 |
| 三、《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的底本选择问题 | 第33-40页 |
| 1、“《红楼梦》1957年作家出版社本”考证 | 第34-37页 |
| 2、作为译稿底本的“《红楼梦》广益书局本” | 第37-40页 |
| 第二节:作为“过程稿”的《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 | 第40-48页 |
| 一、手书涂改的版面特征 | 第41-43页 |
| 二、未严格校订的拼写错误及前后矛盾 | 第43-45页 |
| 三、尚欠考量的粗糙分段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 第48-57页 |
| 第一节:“一字一译”的刻板风格 | 第49-51页 |
| 第二节:手书修改对“一字一译”策略的反拨 | 第51-53页 |
| 第三节:“阴骘文”与《太上感应篇》的意译策略 | 第53-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书目 | 第59-63页 |
| 附录:涉及《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研究的其他论文 | 第63-64页 |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