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2 研究内容及总体设计 | 第12-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内容一:学生组织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结构研究 | 第12页 |
·研究内容二: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学生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 第12页 |
·研究内容三: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研究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 | 第14-15页 |
·定量分析法 | 第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数据 | 第16-17页 |
3 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综述 | 第17-27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理论背景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原则 | 第18-19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特征 | 第19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内容与构成 | 第19-25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构成 | 第19-22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模型 | 第22-25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测量 | 第25-26页 |
·绩效指标选择 | 第25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中间变量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4 高绩效工作系统结构研究 | 第27-34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7-28页 |
·测量工具 | 第28页 |
·研究样本 | 第28-29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KMO和Bartlett检验 | 第29-30页 |
·公因子方差分析 | 第30页 |
·总方差解释 | 第30-31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5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绩效关系 | 第34-40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4页 |
·测量工具 | 第34-35页 |
·满意度量表 | 第34-35页 |
·主观绩效量表 | 第35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量表 | 第35页 |
·研究样本 | 第35-36页 |
·相关分析 | 第36页 |
·回归分析 | 第36-39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内部满意度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绩效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6 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研究 | 第40-45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0页 |
·测量工具 | 第40-41页 |
·研究样本 | 第41页 |
·中介作用分析 | 第41-44页 |
·组织支持感对高绩效工作系统和成员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 第41-43页 |
·组织支持感对高绩效工作系统和组织主观绩效的中介作用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7 总结 | 第45-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构成 | 第45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作用机制 | 第45页 |
·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 第45-46页 |
·相关建议 | 第46-47页 |
·重视高绩效工作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46页 |
·构建学生培训体系 | 第46页 |
·健全激励体制,优化晋升通道 | 第46-4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47页 |
·研究不足 | 第47页 |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1:学生组织高绩效工作系统调查问卷 | 第53-57页 |
附2:学生组织绩效考核表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