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30页 |
一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沈从文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二 二十世纪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 | 第21-27页 |
三 本文构思及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第一章 沈从文与劳伦斯生命价值书写的时代及文化语境 | 第30-62页 |
第一节 现代文明转型及其社会问题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共同的世界文化影响 | 第34-49页 |
一 卢梭的的原始自然主义生命论 | 第34-39页 |
二 西方生命哲学的发展及对沈从文与劳伦斯的影响 | 第39-49页 |
第三节 沈从文与劳伦斯生命价值书写的民族文化印记 | 第49-61页 |
一 影响劳伦斯的民族思想文化: | 第49-54页 |
二 影响沈从文的民族思想文化 | 第54-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二章 在自然中品鉴生命 | 第62-76页 |
第一节 自然人与文明人 | 第62-66页 |
第二节 原始信仰与生命的神圣性 | 第66-69页 |
第三节 死亡映衬下的生命 | 第69-75页 |
一 沈从文:“好好活下去” | 第69-72页 |
二 劳伦斯:在死亡的灰烬中重生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三章 在道德世界中认识生命 | 第76-95页 |
第一节 沈从文与劳伦斯的道德诘问 | 第76-87页 |
一 劳伦斯的道德质疑 | 第76-81页 |
二 沈从文的道德批判 | 第81-87页 |
第二节 情爱书写中张扬的两性道德 | 第87-94页 |
一 沈从文的两性道德意识 | 第87-91页 |
二 劳伦斯情爱书写中的两性道德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四章 在自我意识中体味生命 | 第95-115页 |
第一节 劳伦斯:“生命的目的是为了成为自身” | 第95-107页 |
一 生命的独立性 | 第96-100页 |
二 自我的动态完善 | 第100-103页 |
三 “成为自身”的本质 | 第103-107页 |
第二节 沈从文:在个人与社会间寻求统一的自我 | 第107-114页 |
一 独立思索的自我 | 第107-110页 |
二 作为作家的社会自我 | 第110-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128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