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纯理功能视角下网络会话言语意义的表达与实现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网络会话及其下位类型第9-11页
     ·非即时性会话第10页
     ·即时性会话第10-11页
   ·网络会话言语的定义第11页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1-15页
     ·网络语言研究的主要方面第11-14页
     ·纯理功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第14页
     ·研究中折射出的问题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第15-16页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网络会话言语的语境特征第17-23页
   ·话语范围第18-19页
   ·话语方式第19-20页
   ·话语基调第20-21页
   ·网络文化的影响第21-23页
第三章 网络会话言语的概念意义表达第23-32页
   ·概念意义的表达类型第23-27页
     ·精简型第23-25页
     ·图像型第25页
     ·畸变型第25-26页
     ·婉曲型第26-27页
   ·概念意义表达的规律第27-32页
     ·采用语码混编的形式第28页
     ·注重增强言语生命意识第28-29页
     ·大致体现省力、幽默原则第29页
     ·表达非词典意义第29-30页
     ·模糊性、变异性第30-31页
     ·非理性、主观性第31-32页
第四章 网络会话言语的语篇意义第32-40页
   ·日常会话语篇意义的表达手段第33-34页
     ·实现语篇意义(衔接与连贯/凸现)的语言手段第33页
     ·实现语篇意义(衔接与连贯/凸现)的副语言手段第33-34页
   ·网络会话语篇意义的表达手段第34-36页
     ·实现语篇意义(衔接与连贯/凸现)的语言手段第34-36页
     ·实现语篇意义的非语言手段第36页
   ·网络会话言语语篇意义表达特征第36-40页
     ·通过视觉渠道帮助理解言语的衔接与连贯/凸现第36-37页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具有多向性、发散性第37页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可以是线性交叉的第37-40页
第五章 网络会话言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第40-53页
   ·网络会话中的多重角色第40页
   ·网络会话言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第40-47页
     ·通用手段第41-44页
     ·变异手段第44-45页
     ·特有手段第45-47页
   ·评价理论框架下网络非即时会话人际意义的实现第47-51页
     ·评价的态度第48-49页
     ·评价的手段第49-50页
     ·评价的言语特色第50-51页
   ·影响网络会话人际意义的时间因素第51-52页
   ·人际意义的实现与概念意义、语篇意义的关系第52-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第53-55页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53-54页
   ·本文的不足及今后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安方言轻声调式实验研究
下一篇:青虾ITS1序列SNP位点的筛选及其在杂交遗传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