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27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5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4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7页 |
|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 ·儿童电视节目创作基本理论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 2 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研究概述 | 第27-45页 |
| ·优秀儿童电视节目的界定 | 第27-28页 |
| ·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 ·儿童电视节目内容与《品德与生活》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 | 第28-29页 |
| ·多样化的儿童电视节目为实施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第29页 |
| ·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 第29-41页 |
|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的要求 | 第29-31页 |
|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师与学生现状调查分析 | 第31-41页 |
|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 第41-45页 |
| ·《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 第41-43页 |
| ·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关注 | 第43-45页 |
| 3 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 第45-57页 |
| ·教学目标分析 | 第45-49页 |
|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目标概述 | 第45-46页 |
| ·教学目标的分类 | 第46-49页 |
| ·教学对象分析 | 第49-51页 |
| ·小学儿童的学习心理 | 第49-50页 |
| ·儿童电视节目的特点 | 第50-51页 |
| ·教师与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分析 | 第51-55页 |
|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师角色的定位 | 第51-53页 |
| ·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几种形式 | 第53-55页 |
| ·教学方法与电视节目创作分析 | 第55-57页 |
|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 第55页 |
| ·电视节目创作 | 第55页 |
| ·教学方法和节目创作的内在统一性 | 第55-57页 |
| 4 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 第57-83页 |
| ·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 第57-70页 |
| ·教学设计概述 | 第57页 |
|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 第57-61页 |
| ·活动的设计环节 | 第61-70页 |
| ·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案例策划 | 第70-77页 |
| ·儿童电视节目——《英雄出少年》案例分析 | 第70-71页 |
| ·以《上学路上》为例的案例策划 | 第71-74页 |
| ·以《坐立走有精神》为例的案例策划 | 第74-77页 |
| ·对应用该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77-83页 |
| ·学生自评 | 第77-78页 |
| ·小组互评 | 第78-79页 |
| ·教师评价 | 第79页 |
| ·家长评价 | 第79-82页 |
| ·学生成长记录袋 | 第82-83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 ·主要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83页 |
| ·创新点 | 第8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83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附录 | 第87-99页 |
| 作者简历 | 第99-10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