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ract | 第8-10页 |
一、观看方式——理解世界的基本途径 | 第10-16页 |
(一)视觉文化 | 第10-13页 |
1.什么是视觉文化 | 第10页 |
2.当代视觉文化的特点 | 第10-13页 |
(二)青少年的视觉审美特征 | 第13-16页 |
1.审美感性化 | 第14页 |
2.审美文化意识“缺失” | 第14-16页 |
二、视觉教育——“看的方式”的教育 | 第16-24页 |
(一)关于“视觉教育” | 第16-20页 |
1.具体内容 | 第16-18页 |
2.教育目标 | 第18-19页 |
3.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二)“视觉教育”与美术鉴赏教学 | 第20-24页 |
1.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内容与成就标准 | 第20-22页 |
2.“视觉教育”与鉴赏教学 | 第22-24页 |
三、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 | 第24-27页 |
(一)美术鉴赏教学设计的特点 | 第24-25页 |
1.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和体验美的过程为重点 | 第24页 |
2.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掌握更多的美术信息 | 第24页 |
3.注意多种鉴赏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 第24-25页 |
(二)高中美术鉴赏常用教学策略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1.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 第25-26页 |
2.“学生过度自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26-27页 |
四、“视觉教育”与高中鉴赏课教学实践 | 第27-36页 |
(一)教学案例 | 第27-30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30-33页 |
1.教学过程与方法 | 第30-31页 |
2.所存在的不足 | 第31-33页 |
(三)总结:视觉教育融于美术鉴赏课的策略 | 第33-36页 |
1.培养学生的视觉理解:发挥视觉经验的作用 | 第33-34页 |
2.进行艺术语言形态训练,巧妙运用视听互动教学模式 | 第34页 |
3.引入美术馆教育,锻炼学生视觉文化的交流应用能力 | 第34-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