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冲焊桥壳承载能力的设计和制造若干因素之研究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桥壳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国内桥壳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桥壳承载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冲焊桥壳静力学分析 | 第23-43页 |
2.1 尺寸规格、材质导入以及网格划分 | 第23-26页 |
2.1.1 轻量化桥壳尺寸规格 | 第23-25页 |
2.1.2 三维模型建立和材质导入 | 第25-26页 |
2.1.3 划分网格 | 第26页 |
2.2 桥壳的约束和加载 | 第26-34页 |
2.2.1 最大垂直力工况 | 第27-28页 |
2.2.2 最大驱动力工况 | 第28-29页 |
2.2.3 最大制动力工况 | 第29-30页 |
2.2.4 最大侧向力工况 | 第30-31页 |
2.2.5 最大垂直力与最大驱动力组合 | 第31-32页 |
2.2.6 最大垂直力与最大制动力组合 | 第32-33页 |
2.2.7 其它组合工况 | 第33-34页 |
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2.3.1 最大垂直力工况 | 第34-36页 |
2.3.2 最大驱动力工况 | 第36-37页 |
2.3.3 最大制动力工况 | 第37-38页 |
2.3.4 最大侧向力工况 | 第38-39页 |
2.3.5 最大垂直力与最大驱动力组合工况 | 第39-40页 |
2.3.6 最大垂直力与最大制动力组合工况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冲焊桥壳模态分析和疲劳分析 | 第43-59页 |
3.1 模态分析的理论 | 第43-45页 |
3.2 模态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3.3 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48-53页 |
3.3.1 疲劳的基本术语以及特点 | 第49-50页 |
3.3.2 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3.3.3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 第51-52页 |
3.3.4 结构疲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3.4 桥壳疲劳强度分析 | 第53-57页 |
3.4.1 桥壳疲劳载荷以及S-N曲线的确定 | 第54-56页 |
3.4.2 用ANSYS进行疲劳分析步骤和结果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冲焊桥壳的制造工艺 | 第59-69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中重卡驱动桥产品性能简介 | 第59-60页 |
4.3 冲焊桥壳的制造工艺过程 | 第60-63页 |
4.4 桥壳冲压模具的设计准则 | 第63-64页 |
4.5 摩擦焊优势分析 | 第64-67页 |
4.5.1 摩擦焊总况 | 第64-65页 |
4.5.2 摩擦焊工艺分析 | 第65-66页 |
4.5.3 摩擦焊实施效益 | 第66-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影响桥壳承载的制造过程因素分析 | 第69-85页 |
5.1 引言 | 第69-70页 |
5.2 轴头焊接工艺影响分析 | 第70-74页 |
5.2.1 未焊透理论分析 | 第71-72页 |
5.2.2 焊缝试验验证 | 第72-74页 |
5.3 凸轮轴支架垫板焊缝的影响 | 第74-77页 |
5.4 冲压钢板自身缺陷影响 | 第77-79页 |
5.5 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8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页 |
6.2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