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前言 | 第11-16页 |
| 第一章 市场化与新世纪文学期刊样貌 | 第16-56页 |
| 第一节 新世纪文学期刊的生存环境 | 第16-30页 |
| 一 其它媒介的挤压 | 第18-21页 |
| 二 定位同质化 | 第21-27页 |
| 三 销售渠道残缺 | 第27-30页 |
| 第二节 向新媒介靠拢的改版模式 | 第30-41页 |
| 一 用数量较量出版社 | 第30-32页 |
| 二 影像化选文沾光影视 | 第32-36页 |
| 三 选文网络与增强读者交流 | 第36-41页 |
| 第三节 《十月》不变的制胜传统 | 第41-52页 |
| 一 现实主义传统 | 第43-48页 |
| 二 培植文学新人 | 第48-52页 |
| 小结 | 第52-56页 |
| 第二章 市场化与新世纪文学出版策略 | 第56-109页 |
| 第一节 文学出版的生存环境 | 第57-63页 |
| 一 文学出版的政策环境 | 第57-60页 |
| 二 文学出版的市场环境 | 第60-63页 |
| 第二节 畅销书的市场策划 | 第63-84页 |
| 一 难以预测的畅销主题 | 第63-67页 |
| 二 借其它媒介销售宣传 | 第67-72页 |
| 三 从文化品牌到文化产业 | 第72-82页 |
| 四 以图书为起点的产业链的形成 | 第82-84页 |
| 第三节 获奖书的抢滩出版 | 第84-107页 |
| 一 各种获奖书的出版 | 第85-96页 |
| 二 21世纪文学大系的出版 | 第96-107页 |
| 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三章 视图媒介与新世纪文学的影像化书写 | 第109-147页 |
| 第一节 影视与出版的互动式消费 | 第109-122页 |
| 一 图书对影视的影响 | 第109-115页 |
| 二 影视对出版的影响 | 第115-122页 |
| 第二节 影视双栖的影像化书写 | 第122-135页 |
| 一 电影化的主动想象 | 第122-124页 |
| 二 强调人物对话的描写 | 第124-127页 |
| 三 重视画面感的呈现 | 第127-131页 |
| 四 注重情节冲突的设置 | 第131-135页 |
| 第三节 青春文学的动漫元素 | 第135-145页 |
| 一 女性作品中的漫画元素 | 第137-140页 |
| 二 男性作品中的电玩元素 | 第140-142页 |
| 三 近期作品中的网游元素 | 第142-145页 |
| 小结 | 第145-147页 |
| 第四章 网络平台与新世纪十年文学 | 第147-192页 |
| 第一节 各怀心事的网络平台 | 第147-163页 |
| 一 网络写手的触网缘由 | 第147-154页 |
| 二 网络大众的双重身份 | 第154-158页 |
| 三 网络经营者的产业运营 | 第158-163页 |
| 第二节 网络写作的产业化 | 第163-174页 |
| 一 网络写作与传统出版 | 第163-167页 |
| 二 网络写作与影视改编 | 第167-171页 |
| 三 网络写作与游戏改编 | 第171-174页 |
| 第三节 网络写作的集团化 | 第174-190页 |
| 一 文学产业化的必经环节 | 第174-178页 |
| 二 类型文学的产品超市 | 第178-188页 |
| 三 有预谋的危险与失控的可能 | 第188-190页 |
| 小结 | 第190-192页 |
| 结语 | 第192-194页 |
| 附录 | 第194-1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9-213页 |
| 后记 | 第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