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到X”构式的形成及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前人研究 | 第10-14页 |
·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 第14-15页 |
·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A 到X”格式的句法结构及功能分析 | 第16-26页 |
·“A 到X”中 X 的句法结构 | 第16-23页 |
·X 为名词性成分 | 第16-17页 |
·X 为动词性成分 | 第17-20页 |
·X 为形容词性成分 | 第20-21页 |
·X 为小句 | 第21-22页 |
·X 为复句 | 第22-23页 |
·“A 到X”的句法功能 | 第23-25页 |
·作谓语 | 第23-24页 |
·作定语 | 第24页 |
·作主语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A 到X”格式的构件分析 | 第26-44页 |
·A 的类型和语义特点 | 第26-29页 |
·A 的分类 | 第26-28页 |
·A 的语义特点 | 第28-29页 |
·X 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征 | 第29-36页 |
·X 是表示极致义的短语或词 | 第29-32页 |
·X 是描述性的短语或句子 | 第32-36页 |
·“到”字研究概述 | 第36-42页 |
·“到”字虚化时间及其轨迹 | 第36-41页 |
·“到”字语法意义和语法性质 | 第41页 |
·“到”在“A 到X”中的功能 | 第41-42页 |
·“A 到X”格式的格式义 | 第42-43页 |
·A 到X 格式的语义特点 | 第42页 |
·“A 到X”格式义的提取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A 到X”的表达功能及其相关格式 | 第44-53页 |
·“A 到X”格式的表达功能 | 第44-45页 |
·相关格式表程度的“A 得X”的考察 | 第45-46页 |
·“A 得X”中的 A | 第46-47页 |
·“A 得X”中的 X | 第47-49页 |
·X 是表示极致义的短语或词 | 第47-48页 |
·X 为描写性的短语或句子 | 第48-49页 |
·“到”和“得”的互换分析 | 第49页 |
·X 表极致义 | 第49页 |
·X 为比况短语 | 第49页 |
·“到”和“得”的不可互换 | 第49-52页 |
·X 为直接表示程度的词 | 第49-50页 |
·X 为间接表示极致程度义的词 | 第50页 |
·X 为其它的描述性短语或句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