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中特异β-葡萄糖醛酸酶提取纯化的研究
1 前言 | 第1-21页 |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食品安全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食品安全现状 | 第10页 |
·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 | 第10-11页 |
·经济损失 | 第10-11页 |
·政治后果和贸易纠纷 | 第11页 |
·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 第11-14页 |
·国外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 第11-12页 |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 第12-14页 |
·常见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4-18页 |
·常见致病微生物 | 第14-15页 |
·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5-18页 |
·大肠杆菌与β-葡萄糖醛酸酶 | 第18-21页 |
·大肠杆菌简介 | 第18-19页 |
·E.coli与β-葡萄糖醛酸酶 | 第19-20页 |
·测定β-G活性常用底物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材料 | 第21-24页 |
·菌种 | 第21页 |
·试剂 | 第21-22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22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22页 |
·溶液配制 | 第22-24页 |
·方法 | 第24-30页 |
·菌种的培养 | 第24页 |
·种子培养 | 第24页 |
·扩大培养 | 第24页 |
·菌种性能的测定 | 第24-25页 |
·菌数与OD值的关系曲线的测定 | 第24-25页 |
·E.coli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5页 |
·活菌计数 | 第25页 |
·β-G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对硝基酚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5页 |
·β-G活性测定步骤 | 第25-26页 |
·β-G活性测定内容 | 第26页 |
·β-G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 第26-30页 |
·不同方法破壁的实验步骤 | 第26页 |
·β-G的提取 | 第26-27页 |
·β-G的纯化 | 第27页 |
·β-G提取纯化回收率与提纯倍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提取及纯化物成分的检测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7页 |
·菌种的培养 | 第30页 |
·种子培养 | 第30页 |
·扩大培养 | 第30页 |
·菌种性能的测定 | 第30-33页 |
·菌数与OD值的关系曲线的测定 | 第30-31页 |
·E.coli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32页 |
·活菌计数 | 第32-33页 |
·β-G活性测定 | 第33-38页 |
·β-G活性测定原理 | 第33页 |
·底物的选择 | 第33页 |
·对硝基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4页 |
·β-G活性测定结果 | 第34-38页 |
·冻融破壁前后酶活测定 | 第34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酶活的测定 | 第34-38页 |
·β-G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 第38-47页 |
·不同方法破壁结果 | 第38-39页 |
·不同方法破壁原理 | 第38页 |
·不同方法破壁效果的比较 | 第38-39页 |
·β-G的提取 | 第39页 |
·β-G的纯化 | 第39-42页 |
·凝胶过滤法纯化β-G | 第39-41页 |
·吸附层析法纯化β-G | 第41-42页 |
·β-G提取纯化的回收率与提纯倍数 | 第42-44页 |
·有关术语 | 第42页 |
·蛋白的测定 | 第42-43页 |
·β-G回收率与提纯倍数 | 第43-44页 |
·提取及纯化物成分的检测 | 第44-47页 |
·电泳方式及凝胶浓度的选择 | 第44-45页 |
·电泳图谱分析 | 第45-47页 |
4 结论 | 第47-48页 |
5 展望 | 第48-49页 |
6 致谢 | 第49-50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8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