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11-19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9-24页 |
第一章 不同家庭结构的女大学生恋爱状况 | 第24-41页 |
第一节“要找个爱我的和我爱的,其他都没关系” | 第24-27页 |
一、“我的家庭比较特殊” | 第24页 |
二、“要找个爱我的和我爱的,其他都没关系” | 第24-26页 |
三、“他把我当成最重要的人” | 第26-27页 |
第二节“这个事情妈妈说了算 | 第27-31页 |
一、“妈妈很能干的,也很坚强” | 第27-29页 |
二、“不太擅长和男生交往” | 第29-30页 |
三、“这个事情妈妈说了算” | 第30-31页 |
第三节“我比较感性的 | 第31-35页 |
一、“父母对我管得比较多” | 第31页 |
二、“我比较感性的 | 第31-34页 |
三、“对以后真不敢想” | 第34-35页 |
第四节“来了也就来了 | 第35-39页 |
一、“我们几个孩子在父爱母爱这方面总有点欠缺” | 第35-36页 |
二、“这件事来了也就来了 | 第36-37页 |
三、“不会轻易放弃” | 第37-39页 |
第五节 本章理解与解析 | 第39-41页 |
第二章 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女大学生恋爱状况 | 第41-51页 |
第一节 “他要能和我一起吃苦” | 第41-44页 |
一、“从小我就以家里救世主的身份活着” | 第41-42页 |
二、“要找一个和我一样的人,这样他才会跟我一起吃苦” | 第42-43页 |
三、“他说过我们两个人的距离不能超过一个城市的”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只要过好我们的日子就可以了” | 第44-47页 |
一、“凭着感觉走” | 第44-45页 |
二、“父母的看法蛮影响我对男友的选择的” | 第45-46页 |
三、“我们什么都不用管,只要过好我们的日子就可以了”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我比较赞成门当户对” | 第47-49页 |
一、“在成长中没有遇过什么经济上的烦恼” | 第47-48页 |
二、“我比较赞成门当户对,而未来是可以被我们自己创造的” | 第48页 |
三、“大家谁都不让谁,不过马上又会和好” | 第48-49页 |
第四节 本章理解与解析 | 第49-51页 |
第三章 不同家庭来源的女大学生恋爱状况 | 第51-61页 |
第一节 “最好是杭州本地的” | 第51-55页 |
一、“学习、工作、然后才是男朋友” | 第51-53页 |
二、“最好是杭州本地的,最好是事业有成的”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我以后不要再嫁个种田的” | 第55-57页 |
一、“这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 | 第55-56页 |
二、“我不能再做和妈妈一样的女人”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没有经济实力,爱情在面包面前会变得很渺小” | 第57-59页 |
一、“慈溪人充分体现着浙商创业创新的精神” | 第57-58页 |
二、“没有经济实力,爱情在面包面前会变得很渺小” | 第58-59页 |
第四节 本章理解与解析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不同婚恋教育观家庭的女大学生恋爱状况 | 第61-70页 |
第一节 “我从小就挺听话” | 第61-63页 |
一、“他们一直在认真地维持婚姻” | 第61-62页 |
二、“我从小就挺听话,尤其这方面(恋爱)是很谨慎的” | 第62-63页 |
第二节 “懂得珍惜,好聚好散” | 第63-65页 |
一、“我们家还是比较开明的” | 第63-64页 |
二、“我觉得幸福是个很私有的东西” | 第64页 |
三、“懂得珍惜,也懂得好聚好散” | 第64-65页 |
第三节 “找个条件好的杭州人” | 第65-68页 |
一、“我从小就缺乏一个完美的家庭” | 第65-67页 |
二、“要找个条件好的杭州人” | 第67-68页 |
第四节 本章理解与解析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5页 |
一、家庭背景对女大学生恋爱的影响 | 第70-71页 |
二、结合家庭背景开展女大学生恋爱引导工作 | 第71-73页 |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附录一: 基于家庭背景的女大学生恋爱状况研究之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