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8-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论文的语境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音与声“和”——立足于音乐去探“和” | 第13-18页 |
一、 字源学角度 | 第13-14页 |
二、 律制角度 | 第14页 |
三、 五声音阶角度 | 第14-15页 |
四、 音域角度 | 第15-18页 |
(一) 乐器过重 | 第15-16页 |
(二) 大小相逾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音与心“和”——立足于人心去探“和” | 第18-27页 |
一、 散落各国的民间音乐——以“郑声”为代表 | 第19-21页 |
二、 编入古籍的民间音乐——以《诗经·风》为代表 | 第21-27页 |
第四章 乐与德“和”——立足于伦理政治去探“和” | 第27-39页 |
一、 节乐以节“情” | 第27-28页 |
二、 节乐、节“情”以和“德” | 第28-33页 |
三、 乐与政通 | 第33-39页 |
(一) 以乐治国 | 第33-34页 |
(二) 审乐知政 | 第34-35页 |
(三) 唯先王能为和乐 | 第35-36页 |
(四) 乐与德“和”的巨大影响 | 第36-39页 |
第五章 乐与天“和”——立足于天地去探“和” | 第39-48页 |
一、 以礼乐配天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乐与天“和” | 第39-44页 |
(一) 人性论指向乐与天“和” | 第39-40页 |
(二) 乐与政通指向乐与天“和” | 第40-42页 |
(三) “气”论指向乐与天“和” | 第42-44页 |
二、 乐法自然——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乐与天“和” | 第44-48页 |
(一) 乐源于道 | 第44-45页 |
(二) 五音、十二律效法自然 | 第45-46页 |
(三) 音乐源于自然事物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 第48-51页 |
一、 总结 | 第48-49页 |
二、 思考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