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间联盟中的知识获取与伙伴机会主义--信任与契约的交互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引言 | 第14-36页 |
·实践背景 | 第14-22页 |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现状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医院间联盟形成的背景 | 第15-18页 |
·联盟医院的动机 | 第18-19页 |
·医院间联盟发展的现状 | 第19页 |
·医院间联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通过联盟获取和保护知识资源的重要性 | 第20-22页 |
·理论背景 | 第22-31页 |
·联盟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9页 |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第29-31页 |
·研究问题、内容及意义 | 第31-3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1-33页 |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33-34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34-36页 |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36-84页 |
·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 | 第36-49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36-39页 |
·社会交易理论 | 第39-41页 |
·知识基础理论 | 第41-48页 |
·视角整合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组织间信任 | 第49-64页 |
·信任的基本内涵 | 第49-54页 |
·联盟信任的内涵 | 第54-58页 |
·联盟信任的建立与发展 | 第58-62页 |
·联盟信任的类型 | 第62-64页 |
·契约控制 | 第64-69页 |
·联盟控制机制 | 第64-65页 |
·联盟契约的不完全性 | 第65-67页 |
·契约控制的内涵 | 第67-68页 |
·联盟契约的谈判、执行与修订 | 第68-69页 |
·知识获取 | 第69-77页 |
·知识管理 | 第70-71页 |
·组织学习的过程 | 第71-72页 |
·吸收能力 | 第72页 |
·知识共享与获取 | 第72-77页 |
·机会主义 | 第77-83页 |
·机会主义的概念内涵 | 第77-78页 |
·联盟机会主义 | 第78-80页 |
·合作与竞争 | 第80-81页 |
·学习竞赛 | 第81-82页 |
·目标不协调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3 研究假设 | 第84-112页 |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84-86页 |
·有关直接效应的研究假设 | 第86-101页 |
·善意信任与知识获取 | 第86-90页 |
·善意信任与机会主义 | 第90-93页 |
·能力信任与知识获取 | 第93-96页 |
·能力信任与机会主义 | 第96-97页 |
·契约控制与知识获取 | 第97-99页 |
·契约控制与机会主义 | 第99-101页 |
·有关交互效应的研究假设 | 第101-110页 |
·善意信任与契约对知识获取的交互作用 | 第106-107页 |
·善意信任与契约对机会主义的交互作用 | 第107-109页 |
·能力信任与契约对知识获取的交互作用 | 第109-110页 |
·能力信任与契约对机会主义的交互作用 | 第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12-123页 |
·样本与数据收集 | 第112-117页 |
·问卷设计 | 第112-113页 |
·样本选取与调研过程 | 第113-115页 |
·调研数据的基本特征 | 第115-116页 |
·样本的可靠性检验 | 第116-117页 |
·变量测量 | 第117-120页 |
·度量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117-118页 |
·变量的度量指标 | 第118-120页 |
·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120-123页 |
·最优尺度回归 | 第120-121页 |
·交互效应检验方法 | 第121-123页 |
5 分析和结果 | 第123-132页 |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23-126页 |
·变量的信度检验 | 第123-124页 |
·变量的聚敛效度 | 第124-125页 |
·变量相关性和区别效度 | 第125-126页 |
·假设检验 | 第126-129页 |
·信任、契约及其交互对知识获取的作用 | 第126-127页 |
·信任、契约及其交互对伙伴机会主义的作用 | 第127-129页 |
·小结 | 第129-132页 |
6 结果讨论与研究意义 | 第132-144页 |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132-142页 |
·边界困境 | 第132-133页 |
·善意信任与边界困境 | 第133-136页 |
·能力信任与边界困境 | 第136-138页 |
·契约控制与边界困境 | 第138-139页 |
·信任与契约对边界困境的交互作用 | 第139-142页 |
·理论意义 | 第142-143页 |
·实践意义 | 第143-144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4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4-146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8-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