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2.相关文献综述 | 第7-8页 |
3.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8-9页 |
4.理论创新 | 第9-10页 |
第一章 劳动就业质量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 第10-20页 |
·劳动就业质量的内涵 | 第10-14页 |
·就业机会的平等性 | 第10-11页 |
·岗位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选择性 | 第11-12页 |
·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 第12-13页 |
·劳动薪酬收入和劳动风险的保障性 | 第13页 |
·劳动关系的和谐性 | 第13-14页 |
·劳动就业质量的客体状态 | 第14-17页 |
·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 | 第14-15页 |
·劳动者能力与就业岗位的符合 | 第15-16页 |
·劳动者潜能的发挥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期待值的契合 | 第16-17页 |
·劳动就业质量的主体状态 | 第17-20页 |
·劳动者从就业质量中所获得的满意感 | 第17-18页 |
·劳动者从就业中所获得的发展机会 | 第18页 |
·劳动者从就业质量中所形成的尊严和人格发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劳动就业质量的经济社会功能 | 第20-32页 |
·劳动就业质量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 第20-28页 |
·调整就业结构,以适应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 第20-21页 |
·改善劳动供给质量,以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要求 | 第21-23页 |
·劳动就业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23-28页 |
·劳动就业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 第28-30页 |
·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 第28页 |
·促进企业人财物的优化配置 | 第28-29页 |
·增强劳动者对企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 第29-30页 |
·劳动就业质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 第30-32页 |
·提高劳动者的薪酬收入 | 第30页 |
·劳动者从劳动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 第30页 |
·劳动就业的创造过程与完美的人格素质塑造融为一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中国劳动就业质量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第32-47页 |
·中国就业质量的现状 | 第32-39页 |
·就业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是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 第32-34页 |
·就业质量呈现不平衡状态 | 第34-37页 |
·提高就业质量的体制环境和政策体系不健全 | 第37-39页 |
·提高就业质量的必要性 | 第39-42页 |
·从注重劳动就业数量向注重劳动就业质量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 第39-40页 |
·提高就业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 第40-41页 |
·注重劳动就业质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第41-42页 |
·提高就业质量的发展对策 | 第42-47页 |
·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体制保障 | 第42-43页 |
·建立稳定就业率和保护劳工权益的法规体系 | 第43-45页 |
·建立高效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消除就业壁垒,降低就业成本 | 第45-46页 |
·建立就业质量预警机制,提高人们对就业风险的防范能力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