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导论 | 第16-29页 |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问题提出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论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20-26页 |
·逻辑结构 | 第20-22页 |
·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6-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7页 |
·不足之处 | 第27-2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9-52页 |
·中小企业集群内涵 | 第29-37页 |
·中小企业集群定义 | 第29-33页 |
·中小企业集群特征 | 第33-35页 |
·中小企业集群的社会性现象 | 第35-37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内涵 | 第37-47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定义与性质 | 第38-41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内容 | 第41-44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存量的认识 | 第44-47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内涵 | 第47-51页 |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再认识 | 第47-50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所在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3.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地理集聚性 | 第52-67页 |
·中小企业集群的地理集聚内涵 | 第52-58页 |
·地理集聚现象 | 第52-56页 |
·地理集聚内涵 | 第56-58页 |
·地理集聚对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便利性 | 第58-63页 |
·地理集聚的作用 | 第58-62页 |
·地理集聚与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相互促进 | 第62-63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地理集聚的效率性 | 第63-66页 |
·地理集聚效率性的内涵 | 第63-65页 |
·地理集聚效率性的表征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4.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 第67-84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内涵 | 第67-73页 |
·专业化分工现象 | 第67-70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的内涵 | 第70-73页 |
·需求与供给集聚 | 第73-79页 |
·需求与供给集聚的内涵 | 第73-75页 |
·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 第75-79页 |
·专业化分工对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便利性 | 第79-82页 |
·专业化分工的作用 | 第79-81页 |
·专业化分工与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互动关系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5.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合作机理 | 第84-108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合作内涵 | 第84-95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合作定义 | 第85-86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合作的构成要素 | 第86-95页 |
·合作对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决定性 | 第95-100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合作的意义概述 | 第95-97页 |
·合作实现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原因 | 第97-100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提供合作基础 | 第100-106页 |
·结构性社会资本与合作 | 第100-104页 |
·关系性社会资本与合作 | 第104-105页 |
·认知性社会资本与合作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6.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反馈过程 | 第108-127页 |
·正反馈过程的内涵 | 第108-115页 |
·正反馈过程的基本模式 | 第109-110页 |
·社会资本存量的前置条件 | 第110-112页 |
·社会资本增量的评定 | 第112-115页 |
·正反馈过程的内在机理 | 第115-121页 |
·正反馈过程的构成内容 | 第115-117页 |
·正反馈过程的内在机理 | 第117-121页 |
·迂回性生产中的正反馈过程 | 第121-125页 |
·迂回性生产内涵 | 第121-124页 |
·基于迂回性生产的正反馈过程 | 第124-125页 |
·小结 | 第125-127页 |
7.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路径与模式 | 第127-146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路径 | 第127-135页 |
·市场交易——同质企业合作——网络型合作路径 | 第130-131页 |
·市场交易——异质企业合作——网络型合作路径 | 第131-133页 |
·两种路径的共同演进 | 第133-135页 |
·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模式 | 第135-145页 |
·深度发展模式 | 第136-139页 |
·广度发展模式 | 第139-141页 |
·广度与深度发展模式的结合 | 第141-142页 |
·地理空间的超越 | 第142-145页 |
·小结 | 第145-146页 |
8. 案例分析 | 第146-167页 |
·美国硅谷 | 第146-152页 |
·地理集聚便利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146-147页 |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合作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147-149页 |
·企业衍生扩增社会资本 | 第149-150页 |
·劳动力自由流动拓展社会资本 | 第150-151页 |
·服务机构促进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151-152页 |
·意大利普拉托毛纺业集群 | 第152-157页 |
·地理集聚与专业化分工的便利作用 | 第153-154页 |
·社会资本禀赋的促进作用 | 第154-155页 |
·高效合作的决定作用 | 第155-156页 |
·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 | 第156-157页 |
·我国浙江大唐袜业集群 | 第157-161页 |
·地理集聚提供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便利空间 | 第157-158页 |
·专业化分工创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条件 | 第158-159页 |
·社会资本禀赋促进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159-160页 |
·合作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160-161页 |
·案例对比分析 | 第161-165页 |
·共同之处 | 第161-162页 |
·不同之处 | 第162-165页 |
·启示 | 第165页 |
·小结 | 第165-167页 |
9.结论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92页 |
后记 | 第192-193页 |
致谢 | 第193-19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