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资源观的技术多元决策模式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图目录 | 第14-16页 |
表目录 | 第16-18页 |
1 绪论 | 第18-22页 |
·研究动机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范围与预设限制 | 第20页 |
·研究主要流程与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2 文献探讨与假设 | 第22-52页 |
·企业创新资源观 | 第22-34页 |
·资源观 | 第22-25页 |
·资源观的演进 | 第25-34页 |
·技术创新与技术多元化、专精化 | 第34-40页 |
·技术多元化/专精化的相关研究 | 第36-38页 |
·技术多元化/专精化的管理挑战 | 第38-40页 |
·专利与专利绩效 | 第40-45页 |
·专利的特质 | 第40-42页 |
·专利的分析 | 第42-45页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45-52页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52-68页 |
·研究框架 | 第52页 |
·模型构面的测量 | 第52-65页 |
·吸收能力的测量 | 第53-56页 |
·动态能力的测量 | 第56-60页 |
·资源的测量 | 第60-63页 |
·创新性(innovativeness)的测量 | 第63页 |
·专利绩效的测量 | 第63-64页 |
·技术多元化/专精化的测量 | 第64-65页 |
·分析与确认研究模型 | 第65-68页 |
·资料搜集方法 | 第65-66页 |
·资料分析方法 | 第66页 |
·决策模式建立 | 第66-68页 |
4 研究分析与结果 | 第68-108页 |
·问卷的信度、效度,与因素分析 | 第68-74页 |
·问卷信度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68-71页 |
·问卷效度 | 第71-72页 |
·无反应偏差与共同方法偏差 | 第72-74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4-77页 |
·回归分析 | 第77-80页 |
·结构方程式的拟合 | 第80-95页 |
·企业技术专利的实际多元程度与问卷比较 | 第95-97页 |
·企业技术多元程度与企业价值关系—实证数据分析 | 第97-101页 |
·企业专利数与企业绩效关系 | 第97-98页 |
·企业规模与技术多元化趋势关系 | 第98-99页 |
·企业技术多元化趋势与经营绩效关系 | 第99-101页 |
·研究假设验证、结构方程的拟合发现与小结 | 第101-106页 |
·研究假设的验证 | 第101-104页 |
·理论建构间的关系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5 决策支持系统 | 第108-122页 |
·决策支持系统架构 | 第108-110页 |
·以ANFIS实作决策支持 | 第110-116页 |
·隶属函数的形式与参数 | 第110-111页 |
·ANFIS的架构 | 第111-112页 |
·决策问题的识别、定义,与替代方案 | 第112-113页 |
·输入属性与实证模型的关联 | 第113-116页 |
·ANFIS实作结果 | 第116-119页 |
·ANFIS决策支持系统小结 | 第119-12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122-140页 |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22-136页 |
·研究结论 | 第122-124页 |
·管理意函 | 第124-125页 |
·研究讨论 | 第125-136页 |
·研究贡献 | 第136-137页 |
·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136页 |
·研究的实务贡献 | 第136-13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7页 |
·研究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3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66页 |
附录1 问卷首页 | 第166-168页 |
附录2 问卷内容 | 第168-17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