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目录 | 第12-16页 |
图目录 | 第16-18页 |
表目录 | 第18-20页 |
1 绪论 | 第20-34页 |
·研究背景:体验经济的到来 | 第20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0-23页 |
·消费者体验中的三个核心概念 | 第21-23页 |
·游客景区体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 第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4-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消费者行为研究与科学研究 | 第27-30页 |
·本文所采用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研究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结构安排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 第34-96页 |
·体验营销相关理论述评 | 第34-38页 |
·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应 | 第34-37页 |
·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 | 第37-38页 |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述评 | 第38-55页 |
·满意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 第39-40页 |
·满意度的定义 | 第40-44页 |
·满意度的研究范式 | 第44-47页 |
·满意度整合研究模型 | 第47-50页 |
·满意度的测量 | 第50-53页 |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小结 | 第53-55页 |
·消费情感研究述评 | 第55-78页 |
·情感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 第55-56页 |
·情感定义 | 第56-61页 |
·情感产生机制 | 第61-67页 |
·消费情感的分类(维度)与层次 | 第67-72页 |
·情感的作用 | 第72-74页 |
·情感同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74-76页 |
·消费情感的测量 | 第76-77页 |
·情感体验研究小结 | 第77-78页 |
·服务质量研究述评 | 第78-94页 |
·服务质量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 第78-79页 |
·服务质量的定义 | 第79-82页 |
·服务质量的研究范式 | 第82-83页 |
·服务质量同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83-85页 |
·服务质量的维度划分 | 第85-92页 |
·服务质量的作用 | 第92-94页 |
·服务质量研究小结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3 研究设计与总体思路 | 第96-104页 |
·研究主要切入点 | 第96-101页 |
·以往相关研究中的基本共同点 | 第96-97页 |
·可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97-101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思路 | 第101-104页 |
4 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 第104-118页 |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 第104-105页 |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05-106页 |
·资料收集与样本描述 | 第106-107页 |
·三级编码过程 | 第107-113页 |
·开放性编码 | 第107-111页 |
·轴心式编码 | 第111-112页 |
·选择性编码 | 第112-113页 |
·对结果的评判 | 第113-115页 |
·基于扎根理论的游客满意度研究小结 | 第115-118页 |
5 研究二:游客景区情感体验维度的探索性研究 | 第118-130页 |
·研究概述 | 第118页 |
·访谈问题设计与资料收集 | 第118-119页 |
·编码分析 | 第119-124页 |
·初级编码分析 | 第119-121页 |
·二级编码分析 | 第121-123页 |
·四类景区情感体验结果汇总 | 第123-124页 |
·游客景区情感体验理论模式探析 | 第124-127页 |
·情感体验AIA维度模型 | 第124-127页 |
·游客景区情感体验过程整合理论 | 第127页 |
·对结果的评判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6 研究三: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因子结构的探索性研究 | 第130-154页 |
·研究概述 | 第130页 |
·景区服务质量因子结构模型 | 第130-134页 |
·景区服务质量的定义 | 第130-131页 |
·初始因子结构模型 | 第131-134页 |
·基于访谈的景区服务质量因子结构检验 | 第134-135页 |
·量表开发 | 第135-141页 |
·基本原则与开发程序 | 第135-137页 |
·量表开发中特别关注 | 第137页 |
·具体测量条款 | 第137-141页 |
·小样本数据搜集与描述 | 第141-144页 |
·小样本数据搜集过程与人口统计特征 | 第141-143页 |
·小样本中各问项描述性统计 | 第143-144页 |
·数据分析方法说明 | 第144-148页 |
·CITC问项剔除标准 | 第144-145页 |
·信度评判标准 | 第145页 |
·EFA适用条件和评判标准 | 第145-148页 |
·小样本数据分析 | 第148-153页 |
·分析过程 | 第148-149页 |
·分析结果与评判 | 第149-153页 |
·小结 | 第153-154页 |
7 研究四:游客景区体验主要变量维度的实证分析 | 第154-208页 |
·游客景区体验整合模型的基本逻辑框架 | 第154-156页 |
·游客景区体验主要变量维度的小样本分析 | 第156-187页 |
·体验后情感维度的小样本分析 | 第157-164页 |
·体验中情感维度的小样本分析 | 第164-171页 |
·行为意向维度的小样本分析 | 第171-180页 |
·游客行为意向调节变量维度的小样本分析 | 第180-187页 |
·游客景区体验主要变量维度的大样本分析 | 第187-208页 |
·大样本数据获取与数据质量评估 | 第188-193页 |
·大样本数据质量评估 | 第193-195页 |
·整体测量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 第195-198页 |
·各主要变量大样本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198-204页 |
·整体测量模型中各变量的相关性、区分效度与收敛效度分析 | 第204-208页 |
8 研究五:游客景区体验整合模型研究 | 第208-256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208-218页 |
·景区服务质量与体验后情感之间的关系 | 第209-210页 |
·景区服务质量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 | 第210-212页 |
·体验中情感与体验后情感之间的关系 | 第212-214页 |
·游客体验情感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 | 第214-216页 |
·游客行为意向的调节变量的影响 | 第216页 |
·研究假设汇总 | 第216-218页 |
·假设检验的方法与评判标准 | 第218-221页 |
·方法选定 | 第218页 |
·回归分析基本程序与评判标准 | 第218-221页 |
·控制变量检验 | 第221-224页 |
·检验程序说明 | 第221页 |
·检验结果 | 第221-224页 |
·景区服务质量、体验中情感对体验后情感的影响 | 第224-232页 |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 第224-226页 |
·假设检验 | 第226-228页 |
·对假设检验结果的特别讨论 | 第228-232页 |
·对兴奋惊奇和平静淡然两维度的调节效应的检验 | 第232-235页 |
·调节效应检验步骤 | 第232-233页 |
·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 第233-235页 |
·景区服务质量、游客情感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 | 第235-242页 |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 第236-238页 |
·假设检验 | 第238-241页 |
·对假设检验结果的特别讨论 | 第241-242页 |
·VSI与TID的调节效应的假设检验 | 第242-254页 |
·VSI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与假设检验 | 第243-249页 |
·TID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与假设检验 | 第249-252页 |
·对假设检验结果的特别讨论 | 第252-254页 |
·全部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254-256页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56-270页 |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 第256-268页 |
·景区服务质量的2层次9因子结构 | 第256-259页 |
·游客景区情感体验理论的整合与创新 | 第259-261页 |
·游客行为意向概念维度的整合和创新 | 第261-263页 |
·游客景区体验整合模型的构建 | 第263-268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268-270页 |
参考文献 | 第270-314页 |
附录1 有代表性的满意度定义列表 | 第314-316页 |
附录2 定性分析方法所使用的访谈问卷 | 第316-320页 |
附录3 定性分析访谈问卷中描述性统计 | 第320-322页 |
附录4 主题公园、自然风光、城市风光3类景区游客情感体验编码分析 | 第322-326页 |
附录5 小样本试测问卷 | 第326-330页 |
附录6 正式调研问卷(大样本) | 第330-33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