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大客车车身结构轻量化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引言第11页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轻量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轻量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轻量化研究现状第14-15页
   ·客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第15-17页
   ·大客车车身轻量化方法的选择第17-18页
   ·有限元法与ANSYS软件简介第18-21页
     ·有限元法的简介第18-20页
     ·ANSYS软件概述第20-21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2页
     ·本文的结构和内容第21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二章 大客车车身薄壁梁杆件的轻量化分析第22-29页
   ·薄壁梁刚度结构计算的基本公式第22-23页
     ·简化杆件弯曲刚度基本公式第22页
     ·简化杆件扭转刚度基本公式第22-23页
   ·薄壁梁杆件截面特性与轻量化的关系第23-27页
     ·截面特性对弯曲刚度的影响第23-25页
     ·截面特性对扭转刚度的影响第25-27页
   ·相同材料的两种典型截面的刚度比较分析第27-28页
   ·大客车车身薄壁杆件的结构轻量化方法第28-29页
第三章 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与分析第29-39页
   ·轻量化材料的替代效果分析第29-31页
     ·材料替换对弯曲刚度的影响第29-30页
     ·材料替换对扭转刚度的影响第30-31页
     ·材料替换效果分析第31页
   ·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第31-33页
     ·传统的车身材料第31-32页
     ·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第32-33页
   ·大客车车身的轻量化材料第33-35页
     ·铝合金第33页
     ·镁合金第33-34页
     ·钛合金第34页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第34页
     ·高强度钢第34-35页
   ·常用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与性能比较第35-39页
     ·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第35-37页
     ·轻量化材料的性能比较第37页
     ·轻量化材料的减重效果比较第37-39页
第四章 制造工艺中的轻量化技术第39-45页
   ·大客车的传统制造工艺第39-40页
   ·制造工艺中的轻量化技术第40-42页
     ·激光拼焊板技术第40页
     ·液压成形技术第40-41页
     ·剪裁拼接技术第41页
     ·发泡铝成形技术第41-42页
     ·零件轧制新技术第42页
     ·温热成形技术第42页
   ·轻量化制造工艺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第42-44页
     ·激光拼焊板技术的应用第42-43页
     ·液压成形工艺的应用第43页
     ·两种不同工艺的轻量化结果分析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有限元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第45-65页
   ·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整车参数和技术特性第45-46页
     ·载荷处理方法第46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车身强度分析第47-56页
     ·弯曲工况下强度分析第48-50页
     ·左前轮悬空工况下强度分析第50-53页
     ·右前轮悬空工况下强度分析第53-56页
   ·车身刚度分析第56-59页
     ·弯曲工况下车身强度分析第56-57页
     ·左前轮悬空工况下车身强度分析第57-58页
     ·右前轮悬空工况下车身强度分析第58-59页
   ·大客车车身轻量化改进第59-61页
     ·顶盖改进方案第59-60页
     ·底架改进方案第60页
     ·后围改进方案第60-61页
   ·改进前、后的质量比较第61页
   ·改进前、后分析比较第61-65页
     ·改进前、后车身各总成的强度比较第61-62页
     ·改进前、后车身各总成的刚度比较第62-63页
     ·改进后车身的模态分析第63-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液力缓速器辅助制动性能研究
下一篇:车轮定位参数间接测量误差分析及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