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内燃机轴系扭振计算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内燃机轴系扭振计算分析模型 | 第14-15页 |
| ·内燃机轴系扭振计算方法 | 第15-18页 |
| ·基于当量系统的计算方法 | 第15-18页 |
|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18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2章 C27柴油机—发电机轴系扭振计算及测试分析 | 第20-37页 |
| ·课题背景 | 第20-22页 |
| ·扭振测量、计算方法和工具 | 第22-25页 |
| ·扭振测量方法和仪器 | 第22-23页 |
| ·扭振计算方法和软件 | 第23-25页 |
| ·扭振测试结果 | 第25-28页 |
| ·扭振计算结果 | 第28-31页 |
| ·自由振动计算结果 | 第28-30页 |
| ·强迫振动计算结果 | 第30-31页 |
| ·轴系扭振分析 | 第31-34页 |
| ·轴系扭振主要谐次振幅分析 | 第32页 |
| ·轴系扭振附加应力估算 | 第32-34页 |
| ·过渡工况扭振测试结果的应用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轴系扭振传递函数仿真计算 | 第37-47页 |
| ·传递函数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37-38页 |
| ·频率响应的计算 | 第38-43页 |
| ·频率响应的分解 | 第38-39页 |
| ·频率响应计算过程 | 第39-40页 |
| ·频率响应计算实例 | 第40-43页 |
| ·脉冲响应的计算 | 第43-46页 |
| ·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 ·脉冲响应计算过程及结果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脉冲响应法计算轴系扭转振动 | 第47-65页 |
| ·脉冲响应法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 ·稳定工况激励力矩计算 | 第48-53页 |
| ·脉冲响应法强迫振动计算流程 | 第53-55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算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适用条件 | 第59-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频率响应法计算轴系扭振 | 第65-85页 |
| ·频率响应法基本原理 | 第65-66页 |
| ·稳定工况频率响应法计算过程与算法 | 第66-70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 ·频率响应法过渡工况计算 | 第73-83页 |
| ·加速工况激励力矩时域离散序列 | 第75-78页 |
| ·激励力矩频谱 | 第78-79页 |
| ·过渡工况响应计算 | 第79-80页 |
| ·过渡工况算法验证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 附录1 | 第92-100页 |
| 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