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治理理论的发展 | 第11-12页 |
二、社区和社区治理 | 第12页 |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要求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问题提出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定性分析法 | 第14页 |
三、描述性研究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社区治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一、滕尼斯对社区概念的研究 | 第15页 |
二、社会体系理论 | 第15页 |
三、单位制理论与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研究 | 第15-16页 |
四、社区行动理论 | 第16-17页 |
五、国内社区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页 |
第二节 治理理论 | 第17-19页 |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及其基本含义 | 第17-18页 |
二、从善政走向善治 | 第18-19页 |
三、善治方式之一——以合作网络治理为理论基础的多元互动模式 | 第19页 |
第三节 社区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地域范围 | 第20页 |
二、杜会共同体角度 | 第20-21页 |
三、个人生活家园 | 第21页 |
四、本文研究定位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 第22-25页 |
一、强政府、强社会的政府主导型治理 | 第22-23页 |
二、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小政府、大社会的自治型治理模式 | 第23页 |
三、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实践及启示 | 第25-29页 |
第一节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实践 | 第25-27页 |
一、国外城市社区建设概述 | 第25-26页 |
二、部分国家城市社区治理经验评述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启示 | 第27-29页 |
一、现代社区治理需要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共进、良性互动 | 第27页 |
二、现代社区治理需要中国政府的转变角色 | 第27页 |
三、现代社区治理要以成熟的公民社会为基础 | 第27-28页 |
四、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困境及多元走向 | 第29-34页 |
第一节 我国社区治理现状 | 第29-30页 |
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 | 第29页 |
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评析 | 第29-30页 |
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述评 | 第30页 |
第二节 我国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 | 第30-32页 |
一、城市社区自治趋势与行政化现状矛盾尖锐 | 第30-31页 |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角色错位 | 第31页 |
三、社区居民自治流于形式 | 第31页 |
四、社区非营利中介组织发展存在阻力 | 第31页 |
五、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多元互动模式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走向 | 第32-34页 |
一、公民与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的责任主体 | 第32页 |
二、公民社会的组织管理必须实现自治 | 第32页 |
三、社会事务无法由政府包办 | 第32-33页 |
四、基层社区政府管理的缺陷无法自我克服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多元互动治理模式的探究 | 第34-46页 |
第一节 多元互动治理模式的建构 | 第34-36页 |
一、多元互动型模式:城市社区和谐治理的分权参与 | 第34页 |
二、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分权 | 第34-35页 |
三、社区居民参与的平等化分权 | 第35页 |
四、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服务性分权 | 第35-36页 |
五、社区治理制度建构的自主性分权 | 第36页 |
第二节 多元互动治理模式中的多元权利互动 | 第36-39页 |
一、政府的组织管理职能 | 第36-37页 |
二、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主体职能 | 第37页 |
三、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补缺职能 | 第37-38页 |
四、居民的权威 | 第38页 |
五、互动方式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上海社区的多元互动治理 | 第39-40页 |
一、社区多元互动治理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共同参与 | 第39-40页 |
二、社区多元互动治理是互惠基础上的合作 | 第40页 |
三、社区多元互动治理是权力与权利的结合 | 第40页 |
第四节 以浦东潍坊社区为例深入探究城市社区多元互动治理 | 第40-43页 |
一、党政共治 | 第41-42页 |
二、条块共治 | 第42页 |
三、多元共治 | 第42-43页 |
四、居民自治 | 第43页 |
第五节 多元互动治理模式中的实现路径 | 第43-46页 |
一、强化社区治理的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 第44页 |
二、强化社区治理的多元合作关系 | 第44-45页 |
三、重视公民社会的主体权威维护 | 第45页 |
四、构建社区治理多元互动的和谐治理机制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