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8页 |
一、社区概念 | 第12-13页 |
二、社区治理与善治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三、社区自组织的概念 | 第14-18页 |
第二章 社区治理模式比较分析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 | 第18-19页 |
一、上海市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 | 第18页 |
二、武汉市江汉区的“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 | 第18-19页 |
三、沈阳市的“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自治型治理模式” | 第19页 |
第二节 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社区自组织对于社区治理的现实意义 | 第21-28页 |
第一节 社区自组织对社区治理的意义 | 第21-24页 |
一、社区自治组织概念的缺陷 | 第22页 |
二、社区自组织概念的优势 | 第22-23页 |
三、社区自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自治功能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国外社区自组织建设经验 | 第24-28页 |
一、国外社区自组织的发展演化过程 | 第24-26页 |
二、国外社区自组织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社区自组织的建设(以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为例)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组织类别和作用 | 第28-36页 |
一、临汾路街道社区被组织 | 第29-31页 |
二、临汾路街道社区自组织 | 第31-36页 |
第二节 权力关系结构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保障制度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社区自组织建设实践中的成效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社区自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第一节 体制性的共治平台的搭建问题 | 第39页 |
第二节 公共资源的有效渗透与配置问题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社区自组织发育与公共空间营造的结构性困境 | 第40-41页 |
第四节 社区自组织引导技术的提升问题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加强社区自组织建设的具体路径 | 第42-47页 |
第一节 构造“和谐有序”的社区共治格局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发育内涵丰富的社会领域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社区自组织发展空间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打造项目化机制,实现社区自组织功能发挥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社区自组织内涵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