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机械传动论文--驱动桥论文

乘用车车桥疲劳特性影响因子的研究及结构改进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后桥不同建模方式的有限元分析第15-29页
    2.1 有限元理论及其在焊接研究中的应用第15-18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的步骤第18-22页
    2.3 两种方案的模态分析及对比第22-24页
    2.4 两种方案静力分析第24-25页
    2.5 后桥的应力应变电测试验第25-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扭杆厚度对后桥疲劳寿命的影响第29-43页
    3.1 扭杆断裂问题的分析第29-31页
    3.2 改进前后扭杆的刚度计算第31-34页
    3.3 模态分析结果对比第34-35页
    3.4 静力分析结果对比第35-36页
    3.5 疲劳分析概述及理论第36-39页
    3.6 改进前后后桥的疲劳分析第39-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扭杆外径对后桥疲劳寿命的影响第43-50页
    4.1 改进方案的理论依据第43-44页
    4.2 改进后后桥的静力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44-46页
    4.3 改进后的后桥疲劳寿命分析第46-48页
    4.4 疲劳台架试验第48-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不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对后桥寿命的影响第50-55页
    5.1 疲劳分析方法及理论依据第50-51页
    5.2 材料疲劳参数的设定第51-52页
    5.3 后桥的疲劳仿真计算第52-54页
    5.4 疲劳台架试验及结果对比第54页
    5.5 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55-57页
    6.1 论文总结第55页
    6.2 工作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SN的信息溯源问题研究
下一篇:宋以来基层的治安社会化治理研究--以保甲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