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结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3.2 深度访谈法 | 第13页 |
1.3.3 调查问卷法 | 第13页 |
1.3.4 逻辑分析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第14-16页 |
2.1.1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 | 第14-15页 |
2.1.2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15-16页 |
2.2 绩效管理理论 | 第16-21页 |
2.2.1 绩效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2 绩效管理常用工具和方法 | 第17-19页 |
2.2.3 互联时代的绩效管理 | 第19-21页 |
2.3 激励理论 | 第21-23页 |
2.3.1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2.3.2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2页 |
2.3.3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2.4 理论基础和文献评述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滴滴出行半契约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40页 |
3.1 滴滴出行企业概况 | 第24-25页 |
3.1.1 企业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1.2 企业业务情况 | 第25页 |
3.2 滴滴出行半契约型员工绩效管理现状 | 第25-30页 |
3.2.1 基于乘客满意的考核办法 | 第28页 |
3.2.2 突出弹性的工作机制 | 第28-29页 |
3.2.3 多元化的绩效结果运用 | 第29页 |
3.2.4 通过市场供需调节的激励手段 | 第29-30页 |
3.3 滴滴出行半契约型员工绩效管理问卷调查 | 第30-35页 |
3.3.1 调查对象与内容 | 第30页 |
3.3.2 调查问卷描述性分析 | 第30页 |
3.3.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30-35页 |
3.4 滴滴出行半契约型员工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40页 |
3.4.1 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 | 第35-36页 |
3.4.2 绩效反馈沟通不及时 | 第36-37页 |
3.4.3 绩效管理培训不够全面系统 | 第37-38页 |
3.4.4 绩效激励机制不够成熟 | 第38页 |
3.4.5 绩效结果运用不够客观 | 第38-40页 |
第4章 滴滴出行半契约型员工绩效管理优化方案 | 第40-52页 |
4.1 滴滴出行绩效管理方案优化设计框架 | 第40-43页 |
4.1.1 优化原则 | 第40页 |
4.1.2 优化导向 | 第40-42页 |
4.1.3 优化目标 | 第42-43页 |
4.2 滴滴出行半契约员工绩效管理优化具体方案 | 第43-49页 |
4.2.1 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 | 第43页 |
4.2.2 引入CDS绩效管理模式,契合优化导向,实现优化目标 | 第43-47页 |
4.2.3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绩效水平 | 第47-48页 |
4.2.4 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培训,提升员工执行力度 | 第48页 |
4.2.5 打造绩效反馈的多元通道,使绩效评价客观公正 | 第48-49页 |
4.3 绩效管理优化预期效果 | 第49-52页 |
4.3.1 使半契约人员更加明确滴滴的目标导向 | 第49-50页 |
4.3.2 加强制度的稳定性、科学性、系统化,保证内部公平性 | 第50页 |
4.3.3 提升滴滴半契约人员绩效,促进其职业发展 | 第50页 |
4.3.4 有助于完善沟通体系,使滴滴实现资源的配置优化 | 第50页 |
4.3.5 提升半契约人员对滴滴的认同感,强化情感纽带 | 第50-52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 第52-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3页 |
5.3 未来展望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