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框架和内容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7页 |
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3 应收账款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3.1 应收账款的定义和效应 | 第21页 |
3.1.1 应收账款定义 | 第21页 |
3.1.2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 第21页 |
3.2 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理论 | 第21-22页 |
3.3 企业信用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3.4 应收账款融资理论 | 第23-26页 |
3.4.1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 | 第24页 |
3.4.2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 第24-25页 |
3.4.3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 | 第25-26页 |
3.5 小结 | 第26-27页 |
4 建筑施工行业特征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7-35页 |
4.1 建筑施工行业应收账款特征 | 第27-28页 |
4.1.1 企业垫资施工,资金投入大,施工前期应收账款大 | 第27页 |
4.1.2 施工中期拖欠的进度款造成新的应收账款 | 第27页 |
4.1.3 工程尾款结算时间长,应收账款账龄长,坏账风险高 | 第27-28页 |
4.1.4 应收账款后期回收困难,管理难度大 | 第28页 |
4.2 建筑施工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8-35页 |
4.2.1 行业应收账款平均水平分析 | 第29-30页 |
4.2.2 具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5页 |
5 JA建筑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 | 第35-57页 |
5.1 JA建筑公司概况 | 第35-38页 |
5.1.1 JA建筑公司简介 | 第35页 |
5.1.2 JA建筑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第35-38页 |
5.2 JA建筑公司应收账款现状 | 第38-46页 |
5.2.1 应收账款的规模和质量分析 | 第38-39页 |
5.2.2 应收账款的账龄和坏账分析 | 第39-42页 |
5.2.3 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分析 | 第42页 |
5.2.4 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性质和债务集中度分析 | 第42-44页 |
5.2.5 应收账款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5.2.6 应收账款与公司融资情况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5.3 JA建筑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46-50页 |
5.3.1 应收账款规模大,增长速度过快 | 第46-48页 |
5.3.2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和收入比例过高 | 第48页 |
5.3.3 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变长 | 第48页 |
5.3.4 内部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比例高 | 第48-49页 |
5.3.5 管理制度成型晚且不健全,管理意识薄弱 | 第49页 |
5.3.6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差 | 第49-50页 |
5.3.7 业绩考核存在缺陷,催收力度不大 | 第50页 |
5.4 改进JA建筑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 第50-57页 |
5.4.1 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增强执行力度 | 第50-51页 |
5.4.2 应收账款管理重心前移 | 第51页 |
5.4.3 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部门,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 | 第51-54页 |
5.4.4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 第54-57页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7-5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