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世界各国成人教育与业余教育概况论文

上海市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机制优化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导论第8-17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8-9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9页
    第二节 文献研究及综述第9-14页
        一、国外研究及综述第10-11页
        二、国内研究及综述第11-1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4-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二、研究主要内容第15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第一章 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机制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第17-23页
    第一节 概念解读第17-20页
        一、学分概念第17-18页
        二、学分银行概念第18-19页
        三、继续教育概念第19-20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0-23页
        一、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理论第20页
        二、终身教育理论第20-21页
        三、教育知识结构优化理论第21-23页
第二章 上海市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机制实施的现状和问题第23-34页
    第一节 上海学分银行发展历程第23-26页
        一、学分银行实施的政策内容第23-24页
        二、上海学分银行相关课题立项试点第24-25页
        三、上海学分银行网站、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第25-26页
    第二节 上海市学分银行机制实施的成效第26-31页
        一、学分银行的学分存入功效第27-28页
        二、学分银行的学分互认功效第28-30页
        三、学分银行的学分转换功效第30-31页
    第三节 上海市学分银行机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一、公众知晓率不高第31-32页
        二、部分功能性不足第32页
        三、社会公信力不足第32-34页
第三章 学分银行机制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38页
    第一节 资源不足各类成绩评价体系标准不一第34-35页
        一、学习成果资源渠道不足第34页
        二、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不一第34-35页
    第二节 学生学习乐趣不大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第35-36页
        一、传统教育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第35-36页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挖掘和培养第36页
    第三节 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途径过少力度不大第36-38页
        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第36-37页
        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途径第37-38页
第四章 国外学分银行机制实施的实践和经验借鉴第38-45页
    第一节 韩国、新西兰学分银行发展历程第38-40页
        一、韩国学分银行机制的实践第38-39页
        二、新西兰学分银行机制的实践第39-40页
    第二节 国外学分银行机制的启示第40-45页
        一、完善学分银行的互认机制第41页
        二、构建学分银行的保障体系第41-44页
        三、扩大学分银行的适用范围第44-45页
第五章 优化上海市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机制的对策第45-52页
    第一节 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搭建统一平台第45-47页
        一、构建各类层次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平台第45-46页
        二、构建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平台第46-47页
        三、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平台第47页
    第二节 政府、学校、企业协同支持第47-49页
        一、政府支持创建学习型社会第47-48页
        二、学校支持推进教育公平及教育服务第48-49页
        三、企业支持转化人力资源优势为人才资源优势第49页
    第三节 建构和推进国内国际学分互认模式第49-52页
        一、建构学分互认模式第49-50页
        二、推进学分互认模式第50-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同治理理论视阈下松江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路径优化研究
下一篇: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