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8-15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1“休闲时代”的来临使更多的家庭接触到了青少年户外营地 | 第8页 |
1.1.2 青少年户外运动是源于时代进步的新运动 | 第8页 |
1.1.3 营地建设是我国青少年校外接受教育的重要载体 | 第8页 |
1.1.4 加快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上升成为健身国家战略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任务 | 第9-10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4.1 基本概念的释义 | 第10页 |
1.4.2 国内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状况的综述 | 第10-12页 |
1.4.3 国外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4 探索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4.5 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路径建议的分析 | 第14-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16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6-18页 |
2.2.3 专家访谈法 | 第18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2.2.5 实地考察法 | 第18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8-51页 |
3.1 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基本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 第18-36页 |
3.1.1 营地的经营情况分析 | 第19-22页 |
3.1.2 营地的地理位置与主导部门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3.1.3 营地的场地和设施情况分析 | 第24-26页 |
3.1.4 营地课程建设情况分析 | 第26-29页 |
3.1.5 营地的开展休闲项目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3.1.6 营地的工作人员与培训师情况分析 | 第30-36页 |
3.2 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的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3.2.1 不同类型人群对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的认识分析 | 第36-37页 |
3.2.2 青少年参与户外营地活动的动机和频次分析 | 第37-39页 |
3.2.3 青少年参与户外营地活动的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3.2.4 青少年参与户外营地活动的满意度分析 | 第40-45页 |
3.3 各部门主导不同性质的青少年户外营地的目标定位与发展路径的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3.3.1 各部门主导不同性质的青少年户外营地的目标定位分析 | 第45-46页 |
3.3.2 各部门主导不同性质的青少年户外营地的发展路径的分析 | 第46-48页 |
3.4 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8-49页 |
3.4.1 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 第48-49页 |
3.4.2 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营地发展面临的不同问题 | 第49页 |
3.5 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路径的对策分析 | 第49-51页 |
3.5.1 创新完善规范制度,形成集约化发展产业联盟 | 第49页 |
3.5.2 建立整套安全保障体系 | 第49-50页 |
3.5.3 加强营内与营外课程体系的高度融合和开发力度 | 第50页 |
3.5.4 建设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营地活动的服务制度 | 第50页 |
3.5.5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50页 |
3.5.6 制定合理化的奖罚满意度反馈制度 | 第50-51页 |
3.5.7 不同部门主导的营地形成合力,多种不同路径共同发展 | 第51页 |
4 结论 | 第51-52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6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