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隧道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1.2.2 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研究 | 第17-19页 |
1.2.3 桩基对隧道(支护)力学行为及施工影响研究 | 第19-20页 |
1.2.4 隧道近接桩基施工安全控制研究 | 第20页 |
1.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1 隧道开挖引起地层变形及其对单桩与群桩影响分析 | 第21页 |
1.3.2 桩基对隧道支护结构力学行为影响研究 | 第21页 |
1.3.3 隧道开挖对立交桩基影响研究 | 第21-22页 |
1.3.4 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桩基安全控制研究 | 第2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隧道开挖对地层自由位移场的影响分析 | 第23-41页 |
2.1 隧道开挖引起地层位移解析法分析 | 第23-31页 |
2.1.1 单一地层位移计算 | 第25-29页 |
2.1.2 复合地层位移计算 | 第29-31页 |
2.2 隧道开挖引起地层位移数值模拟分析 | 第31-39页 |
2.2.1 单一地层数值模拟结果 | 第32-33页 |
2.2.2 复合地层数值模拟结果 | 第33-34页 |
2.2.3 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34-39页 |
2.3 隧道施工阶段地表变形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隧道开挖对邻近单桩与群桩影响分析 | 第41-85页 |
3.1 隧道施工引起单桩竖向反应分析 | 第41-56页 |
3.1.1 单桩竖向承载力影响因素及组成 | 第41-42页 |
3.1.2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 第42-45页 |
3.1.3 单桩沉降的计算方法 | 第45-50页 |
3.1.4 自由地层单桩竖向反应分析 | 第50-52页 |
3.1.5 隧道施工引起单桩附加反应分析 | 第52-56页 |
3.2 隧道施工引起单桩水平反应分析 | 第56-65页 |
3.2.1 单桩水平反应计算方法 | 第56-59页 |
3.2.2 单桩附加水平反应计算理论 | 第59-62页 |
3.2.3 算例分析 | 第62-65页 |
3.3 新建隧道对不同位置单桩影响分析 | 第65-77页 |
3.3.1 方案设计及数值模型建立 | 第65-67页 |
3.3.2 单一地层计算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3.3.3 复合地层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3.3.4 桩基安全区域划分 | 第76-77页 |
3.4 新建隧道对群桩影响分析 | 第77-82页 |
3.4.1 单一地层计算结果 | 第78-79页 |
3.4.2 复合地层计算结果 | 第79-80页 |
3.4.3 单桩与群桩计算结果对比 | 第80-8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4 桩基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行为及施工影响研究 | 第85-107页 |
4.1 单桩作用下的地层应力分布理论 | 第85-87页 |
4.2 两种地层条件下既有单桩对新建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87-97页 |
4.2.1 填土地层 | 第87-92页 |
4.2.2 填土与砂质泥岩复合地层 | 第92-97页 |
4.3 两种地层条件下既有单桩对隧道开挖后地层的影响分析 | 第97-104页 |
4.3.1 填土地层 | 第97-102页 |
4.3.2 填土与砂质泥岩复合地层 | 第102-104页 |
4.4 既有群桩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104-106页 |
4.4.1 单一地层 | 第104-105页 |
4.4.2 复合地层 | 第105-10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5 隧道近距穿越刘家院子立交桩基施工过程分析 | 第107-12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107-108页 |
5.2 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 第108-113页 |
5.2.1 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 | 第108-111页 |
5.2.2 模型参数取值 | 第111-113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13-121页 |
5.3.1 桩体位移结果分析 | 第113-115页 |
5.3.2 桩体内力结果分析 | 第115-117页 |
5.3.3 桩体施工阶段内力分析 | 第117-120页 |
5.3.4 支护结构内力分析 | 第120-12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6 隧道近接桩基施工安全控制研究 | 第123-137页 |
6.1 地铁隧道近距穿越既有桥梁桩基风险控制标准 | 第123-129页 |
6.1.1 变形控制标准制定的基本准则 | 第123页 |
6.1.2 变形控制标准的确定 | 第123-124页 |
6.1.3 规范常用的风险控制标准 | 第124-127页 |
6.1.4 本文采用的风险控制标准 | 第127-129页 |
6.2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 第129-132页 |
6.2.1 不同施工工法对比 | 第129-130页 |
6.2.2 地层加固措施 | 第130-131页 |
6.2.3 桥梁结构加固措施 | 第131页 |
6.2.4 本文施工安全控制措施采用思路 | 第131-132页 |
6.3 工程实例 | 第132-135页 |
6.3.1 风险控制标准对比 | 第132页 |
6.3.2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制定 | 第132-134页 |
6.3.3 计算结果 | 第134-13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37-13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9页 |
附录 | 第149-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