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燃烧理论论文

直流燃烧室突扩扩压器气动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4-15页
缩略词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9页
        1.2.1 扩压器的主要类型第17-23页
        1.2.2 突扩扩压器的基本原理第23页
        1.2.3 突扩扩压器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3-27页
        1.2.4 突扩扩压器的国外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突扩扩压器气动性能实验研究方案第30-56页
    2.1 几何结构对突扩扩压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0-36页
        2.1.1 扩张比第30-32页
        2.1.2 相对突扩间隙第32-33页
        2.1.3 总体结构方案第33-36页
    2.2 气动参数对突扩扩压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6-38页
        2.2.1 进口马赫数第36-37页
        2.2.2 外内环流量分配第37页
        2.2.3 进口不同速度型第37-38页
    2.3 突扩扩压器内部流场结构研究第38-39页
    2.4 实验系统及参数测量第39-55页
        2.4.1 实验系统第39-43页
        2.4.2 实验段第43-46页
        2.4.3 总压损失和静压恢复系数的计算第46-48页
        2.4.4 压力测点布置第48-49页
        2.4.5 实验方法第49-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突扩扩压器气动性能实验研究结果及分析第56-82页
    3.1 几何结构对突扩扩压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6-71页
        3.1.1 扩张比对突扩扩压器气动性能的影响第56-61页
        3.1.2 相对突扩间隙对突扩扩压器气动性能的影响第61-66页
        3.1.3 进口马赫数对突扩扩压器气动性能的影响第66-70页
        3.1.4 最优几何结构的筛选结果第70-71页
    3.2 外内环流量分配对突扩扩压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1-72页
    3.3 进口不同速度型对突扩扩压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2-74页
    3.4 支板对突扩扩压器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4-75页
    3.5 实验误差分析第75-77页
        3.5.1 前置扩压器总压损失的误差计算第75-76页
        3.5.2 突扩区域总压损失的误差计算第76页
        3.5.3 前置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的误差计算第76-77页
        3.5.4 突扩区域静压恢复系数的误差计算第77页
    3.6 PIV流场测试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7-80页
        3.6.1 前置扩压器流场测量结果第78页
        3.6.2 突扩区域流场测量结果第78-80页
    3.7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典型突扩扩压器结构的气动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第82-102页
    4.1 数值模拟方法第82-88页
        4.1.1 控制方程第82-83页
        4.1.2 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选取第83-84页
        4.1.3 计算模型第84-85页
        4.1.4 网格划分和独立性验证第85-87页
        4.1.5 求解器和边界条件设置第87-88页
    4.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8-100页
        4.2.1 扩张比的影响第88-92页
        4.2.2 相对突扩间隙的影响第92-94页
        4.2.3 马赫数的影响第94-96页
        4.2.4 外内环流量分配的影响第96-98页
        4.2.5 支板的影响第98-100页
    4.3 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第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5.1 本文总结第102-103页
    5.2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气膜孔与编织结构干涉的复合材料气膜冷却研究
下一篇:Ti2AlNb焊接接头微区高温本构关系及疲劳裂纹萌生模型研究